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這個都察院禦史,三司法之一,也是朝廷的重要部門,可以動手清理了,
現在是非常時期,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顯得不是那麼舉足輕重,但將來就不一樣了。
“咚咚咚”
“吾皇萬歲”
“大明萬年”
“老臣遵旨,老臣叩謝皇恩”
鄔昌期,洪淯鼇,毛壽登,膽顫心驚,內心狂喜,忙不迭地的站出來,磕頭行大禮,高呼萬歲謝恩。
“咚咚咚”
“老臣、、老臣遵旨”
剩下的右都禦史裴廷楷,又是滿目蒼涼,雙眼無神,巍巍顫顫的站出來,哆哆嗦嗦的磕頭謝恩。
本以為,剛剛朱皇帝搞定了冊封,就不會再清算了,想不到啊。
沒錯,裴廷楷心裡麵,很清楚是怎麼回事,還是當初在緬甸的舊事。
那時候的朱由榔,被緬甸王室逼迫,要求下旨讓岷王監國撤兵。
當時情況危急,江夏郡王朱蘊鋏,左都禦史鄔昌期,便站出來硬剛朱由榔和馬吉翔。
如今,朱皇帝登頂天下,回過頭來清算,也是很正常的。
“下去吧”
龍座上的朱皇帝,大手隨意一揮,沒有一絲的惻隱之心,又免掉了一個朝廷的正三品大員。
沒錯,這種人,關鍵的時候,不能站在正確的位置上,是不能做禦史的,沒有原則啊。
“來人”
“繼續擬旨”
“大理寺卿,擬定陳恭尹,正三品”
“鴻臚寺卿,擬定龍世榮,正三品”
“太常寺卿,擬定羅子明,正三品”
“光祿寺卿,擬定屈大均,從三品”
“太仆寺卿,擬定胡顯,從三品”
嘩嘩嘩,氣定悠閒的朱皇帝,金口一開,很快又擬定了五寺的主管官員。
沒錯,就是一口氣,任命了五個主管官員,根本不給任何人機會。
屈大均和陳恭尹,朱皇帝要想籠絡人心,肯定少不了給出高官厚祿。
龍世榮,是滇西土司的代表,一直支持朱明皇室,這一次的土司大行動,更是鼎力支持。
羅子明,就是朱企鋘在貴州布政使司的心腹,從永昌的時候,就跟著朱皇帝了,處理糧餉雜務。
胡顯,出身兵部,從永昌監國以來,每逢大戰,都跟在身後,忠心耿耿。
“呃”
殿下為首的張佐宸,聽完皇帝的口諭後,立馬就不淡定了,呃了半天,不知道如何勸說。
哪有如此行事的,等同於廢了五寺,主管官員全換人了,下麵的人,沒了奔頭,望眼欲穿啊。
“回稟陛下”
“這五個主官,好像都有從軍的經曆”
“大理寺掌管司法,太常寺負責祭祀,太仆寺管理畜牧,光祿寺負責壽宴,鴻臚寺負責接待外賓”
“這些部門,諸事較為瑣碎,錯綜繁雜,需要足夠的耐心”
“還有,鴻臚寺是正四品,負責接待藩國使者”
沒辦法,忍無可忍的張佐宸,還是站出來,勸說了幾句。
大明朝廷,又不是沒有文官,五寺的主官沒了,但是有左右寺卿啊,都等著提拔呢。
沒錯,大朝會之前,很多人給張佐宸,送禮打招呼了,門生故吏一大堆。
但是,他怎麼也想不到,朱皇帝會來這麼一出,可見對下麵的朝臣,有很大的意見啊。
“沒事”
“就這樣吧”
“朕相信他們,更何況,下麵還有不少官員呢”
“做官嘛,學一學啥都會了”
“當然了,龍總兵最近有要事,忙完以後,再上任吧”
朱皇帝大手一揮,固執己見,拒絕了張佐宸的勸說,沒有一絲的妥協可能。
很簡單,他對五寺的意見,非常不滿啊。
年初的時候,磨盤山之戰,就是大理寺的左少卿盧桂生,臨陣投敵,差點毀了明軍的大好局麵。
當然了,盧桂生也很慘,直接被親衛營剁碎了,喂了龍江的小魚。
“至於鴻臚寺”
“這樣說吧,以後要改一改”
“品級要提上來,正三品,主官最好也是武將出身”
“還有,剛剛說的朝貢貿易體係,也要更改”
“朕的大明朝,不是雜貨鋪,不需要跟他們搞這一套”
“鴻臚寺,以後要態度強硬,朝貢貿易的估價,隻能是一半”
沒錯,朱皇帝重點,就是鴻臚寺,以後的外交部門。
所謂的朝貢,大明辛苦了一大坨,總得收點好處費,辛苦費,賺點茶水費吧。
沒錯,他就是不想這種貿易發展下去,他寧願派出自己的船隊和軍隊,去外麵開拓,尋找自己的狼性貿易。
現在是航海大時代,得向鷹醬學習,川建國同誌的想法,就很不錯。
駐軍放航母,交保護費,且得年年漲,不聽話的小國首腦,立馬敲掉,換上聽話的狗腿子。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