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大朝會之內閣首輔_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23章 大朝會之內閣首輔(1 / 2)

“啟奏陛下”

“微臣胡璿,有要事奏報”

五華山,皇極殿,排在前麵的吏部右侍郎胡璿,莊嚴肅穆的站出來,跪地磕頭行禮,大聲奏報道:

“吾皇萬歲,陛下聖明”

“滿清10萬韃子,已兵敗大西南,抱頭鼠竄,十亭沒了九亭”

“陛下榮登監國大位,超過了9個月,君臨天下大寶座,也有了3個多月”

“微臣懇請陛下”

“宜早日定奪內閣人選,擬定大明首輔,振朝綱,穩秩序”

“微臣,舉薦吏部尚書張大人,為朝廷首輔”

是的,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大明首輔是文官的優良傳統。

在明朝中後期,內閣首輔的權勢,可謂是通天了,相當於丞相的存在。

首輔是內閣的主要首腦,負責主持內閣大政,決策和執行國家的重要事務。

當然了,還有一個次輔,但也就是吉祥物而已,根本不敢與首輔爭鋒奪權。?

同樣,很多時候,六部的尚書大人,在首輔麵前,也就是個渣渣,不值一提。

“老臣程源,附議”

“吏部是六部之首,老臣舉薦張大人”

胡璿的話,剛剛說完,禮部尚書程源,也跟著就站了出來,大力支持張佐宸。

他們可是一夥的啊,當初在磨盤山的時候,張佐宸、程源和胡璿等人,就堅定的站在一起。

首輔是首輔,尚書是尚書,首輔總領整個朝政,相當於以前的丞相啊。

“啟奏陛下”

“老臣扶綱,舉薦戶部尚書龔大人”

“戶部是朝廷的錢袋子,掌管天下各州府縣的財賦”

“無糧不聚兵,沒有錢糧,何談足糧足餉,驅除韃虜,光複華夏”

沒錯,胡璿和程源說完了,禮部左侍郎扶綱,就趕緊站出來,大聲支持戶部尚書龔彝。

心中懊悔啊,咋就不是第一個衝出來的呢,被張佐宸占了先機啊。

當然了,其實扶綱也有資格的,但被降了職,尚書變左侍郎,有點牌麵不夠啊。

想當年,張居正就是從禮部右侍郎,直接提拔為吏部左侍郎,兼任東閣大學士。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張居正,眼前的扶綱,肯定就不行,朱皇帝也不會認可。

“啟奏陛下”

“老臣龔銘,附議,舉薦戶部龔尚書”

“陛下,當今天下,是大爭之世,兵馬錢糧才是第一位”

“糧餉不足,兵馬再多,也是一盤散沙,一觸即潰,談何征伐天下”

沒錯,龔銘也站出來插一嘴了,機遇難得啊,此時不爭,更待何時啊。

沒辦法,他自己是晉王派係的首腦軍師,但朝中的威望,還是差了一點點,沒做過尚書。

剛好,龔彝和扶綱,一直跟晉王派係,源源不斷,關係非常親密,肯定要大力支持的。

“微臣萬年策,附議”

“吏部是六部之首,微臣舉薦張大人”

“微臣胡顯,附議”

“微臣舉薦吏部張大人”

龔銘說完了,又有兩個大臣站出來,大聲支持禮部尚書張佐宸。

沒錯,就是兵部郎中萬年策,還有剛剛就任的太仆寺卿胡顯。

他們兩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當初朱由榔逃亡的時候,他們都留在騰衝磨盤山,跟在張佐宸身邊。

“啟奏陛下”

“微臣劉高宜,舉薦良淵郡王,工部尚書朱大人”

“朱大人是岷王府的老叔公,兢兢業業,德高望重,是最合適的首輔人選”

兩撥人馬說完了,資曆較淺的禮部右侍郎劉高宜,這時候,也壯著膽子站出來,大力推薦朱企鋘。

沒錯,皇帝的老叔公,德高望重,是留守朝廷的一把手,權勢最大了。

劉高宜,曾經的貴州布政使,朱企鋘的舊下屬,肯定要站出來,大力支持自己的老上司。

“啟奏陛下”

“微臣王文簡,附議,舉薦良淵郡王”

“啟奏陛下”

“微臣羅子明,附議”

“微臣趙爍,附議”

“微臣劉開濟,附議”

“微臣郝良,附議”

嘩嘩嘩,工部出來了一大堆,全部是支持朱企鋘,做首輔的人。

剛剛就任太常寺卿的羅子明,工部左侍郎王文簡,工部右侍郎趙爍,郎中劉開濟和郝良等等。

沒錯,身為岷王府的頂梁柱,朱皇帝的叔公,留守這麼長時間,早就養夠了威望。

特彆是工部,是岷王府的工匠營,演變而來的,裡麵的骨乾,都是岷王府的舊臣。

“嗯”

龍座上的朱皇帝,麵癱著臉,一直默默不言語,偶爾點頭一下。

這一幕,他是早有預料的,這就是相權和皇權的衝突點,是必然的。

設首輔嘛,對抗皇權而已,朱皇帝自己的權勢太大了,一言九鼎啊。


最新小说: 權力巔峰:從市委大秘開始 修仙充值一千億,天才都是我小弟 在火影教書,係統說我是綱手學生 鬥羅:楊家老祖,提破魂槍出山 我們法師是這樣的 奸臣重生後將死對頭拿下了 三角洲:我雞哥,開局監禁麥曉雯 SSS級神醫下山 重生提前一年囤貨,逃荒吃香喝辣 隋唐:從護隋到萬界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