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的這幫文臣們,迫不得已,已經開始抱團取暖了。
就像剛才的五寺首腦,朱皇帝金口一開,全部自己說了算,下麵大幾百號人,肯定是不服氣的。
當然了,還有一點,很不錯的,右側的武將勳貴,都是一聲不吭,很懂事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繆烏郡王劉震,黔國公沐天波,臨國公李來亨,靖國公袁宗第,還有後麵的一對侯爺大將,全是低頭數螞蟻。
“咚咚咚”
上麵的朱皇帝一聲不吭,老辣的朱企鋘,則是慢慢的站出來,跪地磕頭,沉聲回道:
“啟奏陛下”
“老臣年老體弱,近來精力不濟”
“老臣,多謝諸位同僚的抬愛,確實是不適合首輔之位”
沒辦法,他得想辦法避嫌呐,以免遭受朱皇帝的猜忌。
年初,在永昌的時候,岷王殿下搶了蜀王嫡女,傷了一下腦袋,後麵就性情大變了。
聯姻蜀王府,入宮麵見朱由榔,詐取兵權,募兵練兵,聯姻本地豪強,繼續擴兵練兵,最後在磨盤山,一戰封神。
可以說,所有的過程,朱企鋘都是參與統籌,是具體的執行人。
所以說,朱皇帝的一言一語,心思深沉,外寬內忌,心狠手辣,朱企鋘都清楚的很。
更何況,他的兒子,驃騎將軍,也是軍中大將,更容易遭受朱皇帝的猜忌。
否則的話,他父子留守昆明的時候,朱禋正隻能有統籌兵權,卻是沒有實際的到手兵權。
“咳咳”
“老叔公請起”
龍座上的朱皇帝,釣魚釣的差不多了,點了點頭,咳嗽兩聲,示意老叔公可以起來了。
兩世為人的他,再怎麼猜忌人,也要做出一副體貼老叔公的模樣。
沒錯,朱皇帝老狐狸一個,怎麼可能徹底放手權勢,讓朱企鋘父子,變的權勢滔天呢。
“差不多了吧”
“都起來,平身吧”
眼看著,站出來的朝臣們,就推薦了三個領頭人,朱雍槺也就不拖拉了,大手一揮,讓他們都起來。
看的出來,也就是這三個人,能有資格做首輔了。
禮部尚書程源,以張佐宸為首,是不打算站出來,參選首輔了。
兵部尚書鄒簡臣,刑部尚書楊昌彥,他們兩人,根基太薄弱,遠著呢。
“朕在這裡,再強調一點”
“如今的大明朝廷,鼎立大西南,算是站穩了腳跟”
“但是,大西南的弱勢,太明顯了,丁口不足,賦稅太少”
“所以說,國情如此,一切照舊吧”
“短時間內,朕不設丞相,也不會設內閣,更不會設首輔”
“六部二十四司,五寺三法司,各部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今年,從2月底開始,朱雍槺就帶著大軍,南征北戰,廝殺在外。
但是,他的留守朝廷,運轉的很好啊,效率非常高,所有的聖旨,都是一絲不苟的執行下去。
當然了,這也是朱皇帝的威望,太高了啊,軍政一把抓,強勢強悍,朝臣無法反抗。
“倘若”
“將來的某一天,朕再次禦駕親征”
“你們也放心吧”
“朕也會安排留守大臣,共同執政,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
沒錯,這個大事情,朱皇帝也考慮了很久,才最後做出的決定。
一句話,國情太複雜了,大明朝廷,不能苟在大西南,一直不出去。
丞相和內閣,好處非常大,優勢非常明顯,即便沒有皇帝,他們也能正常運轉。
但是,一旦成勢了,內閣就會成為皇權的絆腳石,甚至直接對抗。
這可不是開玩笑,大明的內閣,可是有能力,直接駁斥皇帝的聖旨啊。
就像剛才的任命,如果朝臣們不願意,張佐宸又是首輔的話,局麵就非常難堪了。
很明顯,現在任命首輔內閣,等同於朱皇帝,給自己挖個深坑,再把自己埋進去啊。
在明朝的曆史裡,朝廷的詔書,就分好幾種,聖旨、中旨、手諭和口諭。
正規的聖旨,是皇帝簽署蓋章,內閣首輔審核,代表著最高權力的政府專用文件。
中旨,僅僅代表著皇帝,壓根沒有經過內閣首輔的審核,效力大打折扣。
至於手諭,就是小紙條,口諭就是動動嘴的功夫,那就更不用說了,廢紙都不如。
“吾皇萬歲”
“陛下聖明”
“大明萬年”
、、、
一群老狐狸,聽到朱皇帝的聲明後,也是一臉的無奈,唯有再次躬身行禮,高呼萬歲。
這群人,無論是支持誰,此時的內心,油然而生,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啊。
上麵的朱皇帝啊,頂盔摜甲,僅僅20歲,看上去麵容稚嫩,實際上卻是老謀深算啊。
這裡麵的門門道道,皇帝一眼就看出來了,就是不給機會,讓朝臣抱團取暖,有實力對抗皇權。
沒有了內閣,就沒了首輔,沒有了首輔,朝臣就是一盤散沙。
一句話,朝廷的六部,還有其他部門,就是騾子的命,累死累活的命呐。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