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華山,萬壽宮,皇極殿。
“吏部張尚書,你記一下”
“五軍都督府的品級,有些要動一動”
“左都督和右都督,降為正二品,跟兵部尚書一樣”
“都督同知,降為正三品,跟兵部左右侍郎一樣”
“都督僉事,經曆,從三品,都事,正四品,其他的將校,品級照舊”
龍座上的朱皇帝,對下麵文臣武將的反應,視而不見,繼續自顧自的下口諭聖旨。
沒錯,文武不同路,宋明兩朝,都是因為文貴武賤,導致文武失衡,外族的入侵而亡。
所以說,朱皇帝的打算,以後要文武均衡,至少在品級上,要統一水準。
可以想象一下,明朝的中後期,品級更高的五軍左右都督,竟然跟在兵部後麵,丟人現眼,不倫不類。
“兵部鄒尚書,你也記一下”
“成都那邊的,廣平伯陳建將軍,延長伯朱養恩將軍,都要召回來了”
“他們所屬的兵馬,馬上要進行改編”
“領兵的大將,分彆是總兵劉耀,朱龍海和陳萬保”
“三個營,每個營3千人,不足之數,由新兵營調撥,不得私自招募兵丁,違令者嚴懲不貸”
“還有一個,色雷侯許總兵,也要儘快召回來,任職五軍都督府”
“他的兵馬,就交給副將許世勳,繼續帶兵打仗,不得有誤”
沒錯,老辣的朱皇帝,也趁著重新組建五軍都督府的機會,把四川成都的最後軍頭,都召回來了。
自此,朱雍槺的朝廷,雲南、貴州、廣西、廣州、四川和緬甸,再也沒有成規模的軍閥。
川南的軍頭,有一些還是北逃的人,按照朱雍槺以往的秉性,本來是要處置的。
但是,後來想了一下,也就算了吧。
畢竟,整個四川省,中央朝廷,投入的兵馬,也不是很多。
那幫軍閥頭子,最後拿下了成都府,也算是將功贖罪吧。
還有,就是貴州的許名臣,年紀確實太大了,胡子都全白了。
趁著機會,朱皇帝更想把他召回來,這個忠心耿耿的正統明將,放在五軍都督府,最是合適了。
“職能分工”
“五軍都督府,兵部,之間的權責”
“按照慣例,恢複太祖兵製,兩者之間,該怎麼分,就怎麼分”
“五軍都督府,負責朝廷軍隊的管理和訓練,擁有統兵權,但無調兵權”
“兵部,負責將官的選拔,調兵遣將以及防區防務,擁有調兵權,但無統兵權”
“記住,有一點”
“潘將軍和夏將軍的新兵營,歸兵部統轄,軍隊的整編,也歸兵部統轄”
“再有一點”
“五軍都督府,所有的右都督,暫且空著,待以後有了合適人選,再另行補充”
“最近半個月,兵部和五軍,各個主管官員,相互之間,好好協商一下,如何把五軍的架子,先搭起來”
“最後一點”
“朕再強調一下,恢複太祖兵製,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各司其職”
“諸位愛卿,腦子機靈點,不該分管的,彆多嘴,不該插手的,彆指手畫腳”
“否則的話,伸手必剁手,砍頭再剁首”
說到最後的時候,金盔金甲的朱皇帝,已經站起來了,左手按在刀把上,虎目圓睜,殺氣盈盈。
沒錯,就是這麼狠辣,那個王八蛋敢越界,他就敢剁掉,誰也攔不住。
沒錯,權勢滔天的朱皇帝,為了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必須把規矩定死了。
就是這麼果決,趁著朝廷沒有內閣,更沒有拿下南京,也是趁著自己威望夠高,先把事情都辦了。
明朝中期,就是一場土木堡之變,把強橫的大明朝廷,徹底搞垮搞亂了。
兵部文臣們,拿走了五軍都督府的統兵權,直接導致了文武失衡。
缺少製衡的文臣,就變的權勢滔天,後麵的大明皇帝,迫不得已而為之,隻能重用家奴閹黨。
最後就導致了,閹黨和文官集團的大亂鬥,一直持續到大明王朝的滅亡。
“咚咚咚”
“吾皇萬歲”
“大明萬年”
“陛下聖明”
“日月山河永在”
、、、
沒得說了,朱皇帝的宣言,話音剛剛落下,殿下的文臣武將,再次站出來,跪地磕頭,山呼萬歲聖明。
都不是傻子,自然聽得出,看得見朱皇帝的殺意,絕不是開玩笑的。
沒錯,領兵打仗,禦駕親征那麼久,南征北戰,朱皇帝身上的殺氣,早就非常濃烈了。
他們都很清楚,有些事情,皇帝可能會商討商量,但涉及到兵權,誰衝上去,誰的腦袋殼,立馬搬家。
“朕知道”
“上麵的人選,五軍都督府的各個主官”
“有些大臣和將軍,可能不大服氣,覺的威望不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