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營和親衛營,原有的一萬多戰馬”
“朕記得,貴陽會戰,還有廣州之戰,都繳獲了上萬匹戰馬”
“朕的意思呢,衝鋒陷陣的時候,用戰馬,平時訓練和行軍,儘量用滇馬馱運吧”
“再有一點,戶部也可以想些辦法”
“咱們大西南,毗鄰青藏高原,那邊的蒙古馬,也是不錯的”
“反正,一句話,儘量想辦法”
“就是砸鍋賣鐵,也得把天子親軍,騎兵團的戰馬,全部補齊了”
沒錯,朱皇帝擴編那麼多,戰馬確實是個大問題。
大西南六個省,真正適合上戰場的戰馬,確實不多。
所以說,朱皇帝隻能靠繳獲,去青藏高原走私戰馬,再配一些滇馬。
是的,這一次的擴編,非常具有針對性,就是用騎兵對付滿清的騎兵,重甲步兵團,也是為了對付騎兵。
福建的鄭成功,他的海盜集團,彆的不行,鐵人軍確實是不錯,能虐殺滿清的騎兵。
所以說,此事關乎到國運啊,即便是砸鍋賣鐵,也得湊齊了。
“咚咚咚”
“陛下萬歲”
“末將歐陽衛,願效死”
“末將魏豹,願效死”
“末將譚益,願效死”
“末將尚之孝,願效死”
、、、
嘩嘩嘩,一片甲胄聲,十幾個大將,全部猛的站出來,跪地磕頭,挺直背脊,吼聲如雷。
歐陽衛,魏豹,譚益,尚之孝,白繪,秦尚勇,靳泰,王高明等等,一個個雙目赤紅,赤膽忠烈。
這可是天子親軍啊,大明皇室的私軍,比六大步兵營,還牛掰的存在。
“嘶嘶嘶”
“咕嚕”
、、、
整個大殿,武將激動,文官卻是寂靜如斯,一個個倒吸冷氣,猛吞苦水啊。
太震撼了哈,這個朱皇帝,不愧是武夫皇帝,金口一開,就擴充了幾萬人。
尤其是戶部尚書龔彝,確實是忍不了,直接硬著頭皮站出來,大聲勸諫道:
“陛下啊”
“能不能,減少一些編製啊”
“親軍4個衛,1.6萬人,是不是,太多了點”
“更何況,都是騎兵,重甲步兵配置,戰馬,馱馬,太耗錢糧了”
沒辦法,朱皇帝負責擴軍,戶部負責給錢糧啊。
這個世道,戰亂幾十年,到處都是失業遊民,武夫兵痞,不缺當兵吃糧的人。
但是,錢糧這玩意,又不是地上長出來的,大風刮過來的。
朱皇帝在廣東的時候,就說過了,拿不出錢糧,那就砍戶部的頭顱。
龔彝可是老會計了,彆看這些兵馬,4萬都不到,看上去不多。
但這些,都是真正消耗的錢糧,比10萬土司明協營,耗費至少一倍以上啊。
“嗬嗬”
“龔尚書啊”
“朕記得”
“太祖的時候,可是有天子26衛呢”
“朕才多少啊,才搞了8個衛而已”
“不多,不多,一點都不多的”
龍座上的朱皇帝,嗬嗬一笑,對著龔彝擺了擺手,輕飄飄的幾句話,就把事情定下來了。
說實在的,他的真正核心兵馬,其實也不多的。
天子親軍1.6萬,騎兵1萬,二炮營1.1萬,六大步兵營3萬人,總計6.7萬人。
如果,再加上錦衣衛和東廠蕃子,也就是7萬多一點點吧。
要知道,現在的明軍,經過擴編後,已經到了33萬編製啊。
更何況,太祖成祖時期,大明天子的親軍,可是有26衛呢。
那時候的一個衛,巔峰時期的兵馬,就超過了1萬人,那就是26萬呢。
朱皇帝早就想好了,這些天子親軍,一般的戰役,很少出動的。
隻有到了關鍵的時刻,大戰役的決戰時刻,一把投進去,一戰定勝負,廢掉滿清的八旗精銳。
“朕知道”
“龔尚書,老成持重,忠心耿耿”
“為了朝廷的錢糧問題,軍餉問題,勞心勞力”
“這樣吧”
“實在不行的話”
“朕還有一些內帑,到時候,也會撥出來,用於軍需采購”
沒辦法,朱皇帝回師昆明,就是為了整頓朝廷。
同樣,擴充兵力,打造更新兵械,是最重要的大事,也是朝廷的一部分。
整頓朝廷,就是為了理清內部,籌集更多的糧餉,訓練更多的兵馬,以備將來的東征。
兩個月以前,廣東的廣州之戰,湖廣的常德之戰,四川的重慶之戰。
身為大明皇帝的他,已經感受到,兵力的嚴重不足了。
這時候,絕對不能有半點猶豫,否則將來東征的時候,必然會左支右絀,四處漏風。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