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
“戰馬的問題,如何解決?缺口不小啊”
萬壽宮,皇極殿,朱皇帝剛剛說完擴編騎兵,兵部尚書鄒簡臣,就立馬站出來,大聲請示,戰馬怎麼解決。
軍師出身的他,行軍打仗,後勤裝備都是行家了,當然知道戰馬的重要性和難度係數。
畢竟,大明朝廷,地處大西南六省,山高林密,道路崎嶇,河流縱橫,水網密布,不適合發展騎兵團。
更何況,戰馬這玩意,確實是大問題,滇馬矮小,耐力十足,卻不適合衝鋒陷陣。
戰象倒是不少,雲南本地就有,中南半島更多,但那玩意更不靠譜,臨陣衝殺,甚至是反方向衝鋒,踩踏自己人。
“鄒尚書”
“稍安勿躁,待會再說”
龍座上的朱皇帝,沒有絲毫的意外,隨意的擺了擺手,示意鄒簡臣不要急,他還沒有說完呢。
“設立侍從室”
“負責人,是翰林院講官劉茞,分文曲室,武曲室”
“大明的功勳,封疆大吏,世家的嫡親子弟,都可以送到朕的侍從室”
“學文的,可以進入文曲室,學武的,就進入武曲室”
“當然了”
“這些世家子弟,最好都是出於自願,朕絕無半點強求”
“具體的學什麼,做什麼,都是五花八門,跟著朕就是了”
“如果有意者,下朝以後,可以去找劉學士”
沒錯,朱皇帝打算擴充身邊的侍從室了,這可是好機構啊。
之前的李嗣興,白繪,郭天禎,連以謙,鄒璠,賀正浩等人,都是朝廷重臣大將的子弟。
隻要朝廷的功勳子弟,世家子弟,進入了自己的侍從室,好處太多了。
既能做為人質,讓自己睡安穩,又能培養年輕的下一代人才,一舉數得啊。
所以說,朱皇帝打算擴招了,相信很多功勳世家,也會趨之若鶩,爭先恐後啊。
“陛下聖明”
“吾皇萬歲”
“大明萬年”
、、、
陡然之間,聽到這種好事的重臣大將們,愣了一下,才慢慢反應過來,又是山呼萬歲。
站在前麵的人,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當然知道其中的奧妙了。
所謂的侍從室,不就是現在的郎中嘛,功勳世家子弟,成為皇帝的隨從。
這對一些報效無門的人,那是真正的利好啊,既能表忠心,又能培養自己的下一代。
這還彆說,其實很多世家子弟,第二代以後,都成了紈絝子弟,徹底養廢了。
一旦進入,朱皇帝的侍從室,嗬嗬,保證一個個乖的像小貓咪,很快培養成才的。
“嗬嗬”
“都起來吧”
“記住一點”
“必須是嫡子,或長子,品德不行的人,就算了吧”
上麵的朱皇帝,眯著眼,嘴角上揚,嗬嗬一笑,忍不住又叮囑了兩句。
打一棒子,給一顆糖棗嘛,總要給一些失落的文臣武將,乾下去的動力啊。
人呐,大部人都是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失去信念,上升的希望啊。
“最後一個,是親衛營的擴編”
“擴編以後,分羽林左右衛,虎賁左右衛,龍驤左右衛,金吾前後衛”
“每一個衛2千人,8個衛,總計1.6萬人,全是大明皇室的親軍編製”
“羽林衛主將,是歐陽衛將軍,左衛是李嗣興將軍,右衛是高允發將軍”
“金吾衛主將,是魏豹將軍,左衛是白繪將軍,右衛是聶學宗將軍”
“虎賁衛主將,是譚益將軍,左衛是靳泰將軍,右衛是王高明將軍”
“龍驤衛主將,是尚之孝將軍,左衛是秦尚勇將軍,右衛是高林啟將軍”
“所有的左衛,都是騎兵編製,配備戰馬和馱馬”
“所有的右衛,都是重甲步兵編製,配備重盾,重甲,大砍刀,還有滇馬馱馬”
“所缺的兵丁,從六大步兵營抽調”
“實在不行的話,也可在其他兵營挑選,任何將校,不得阻擾”
沒錯,夠膽夠勇夠果決的朱皇帝,要爆兵了。
親軍親衛營,從3千人,直接擴編到1.6萬。
騎兵軍團,4個營,從6千人,直接乾到了1萬人。
二炮營,1個主營,4個二炮司,5千人,直接爆到1.1萬人。
就這三個兵團,就從1.4萬人,乾到了3.7萬,這才是真正的暴兵啊。
沒錯,這一次的擴編,就是為了將來的東征北伐,必須一戰功成。
特彆是親衛營,以後的天子親軍,以前3千人,太少了。
現在變成了1.6萬人,以後挪騰的空間,就非常大了。
如今,大明軍隊,經過擴編以後,已經超過了30萬,天子親軍,也必須跟上步伐啊。
而且,這裡麵的大將,也是精心挑選的。
歐陽衛,魏豹,都是心腹大將猛將,尚之孝也不差的。
譚益,高允發,聶學宗,高林啟,是川東戰將,百戰猛將。
秦尚勇是秦翼明的侄子,靳泰是靳統武的兒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唯一的不足,就是王高明了,是王維恭的兒子,懿安皇後的大侄子。
“至於戰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