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皇極殿,站在正中央的戶部尚書龔彝,重重的咳嗽兩聲,清了清嗓門。
表情肅穆,目光堅毅,一臉的鄭重,大聲說道:
“啟奏陛下”
“諸位同僚,各位將軍們”
“羊毛出在羊身上”
“天底下的賦稅,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大家都懂的,天下的財賦,都是出在田主和農戶身上”
“更何況,滿清占有更多的產糧區,他們的糧價低,折銀也更低”
“所以說,他們的田賦,折算在田畝上的話”
“至少也是均畝2鬥以上的田賦,絕不是鄔禦史所說的稅製”
“眾所周知,我朝早就取消了遼響,練餉和剿餉,鹽稅也不重”
“而滿清韃子,恰恰是相反”
“三餉繼續征收,還有湖廣的洪餉,鹽稅都翻10倍了”
這個老會計,嗶哩吧啦的,說了一大堆,就是解釋稅製的問題。
沒辦法,他可是戶部尚書啊,搞不定稅收問題,朱皇帝可是會殺人的。
滿滿的求生欲,眼看著大明朝廷,日益強盛,龔彝也想乾下去,名垂千古啊。
經過他精心的計算,反複的考量,最後才得出兩成的稅製。
這裡麵的兩成,也就是營莊製的兩成,畝產一石,納稅兩鬥的意思。
等同於滿清,從耕地上收取的田賦,地丁銀,三餉的合計。
“哦”
龍座上的朱皇帝,手裡捏著小本子,臉色終於緩和了不少,露出深以為然的樣子。
兩世為人,他活了60年了,當然知道原有的4成,確實是苛政。
所以說,本質上,朱皇帝也是認同減稅,否則也是大西軍的下場,眾叛親離。
剛才,下麵在爭吵的時候,朱皇帝通過龔彝的小本子,已經發現了一些端倪。
今年的財政收入,主力是雲南、廣西和上緬甸。
其他的地方,少的可憐啊,湖廣、廣東、四川和貴州,都太少了,幾十萬兩而已。
特彆是廣東,萬曆年間的田畝數字,就有2500多萬畝啊。
湖廣省,天下的糧倉,也有接近4000萬畝的良田。
還有上緬甸,也是上千萬的數字,後麵的清查,潛力非常大的。
至於四川省,可耕種的良田,確實是不少,但荒蕪的太多,人丁也是個大問題。
“兩鬥,也就是兩成咯”
“營莊製,朝廷收兩成,農戶留五成,田主收三成”
“嗬嗬”
“鄔禦史,黔國公,張尚書,扶侍郎”
“你們也是行家了,說說看,這個數字怎麼樣?”
沒錯,這一下子,就輪到朱皇帝,對朝臣們敲打施壓了。
剛才,一大堆重臣,都吵著要減稅,那就給個意見吧,兩成怎麼樣?
沒錯,深思熟慮後,朱皇帝也打算降稅了,采用最新的253營莊製。
朝廷減稅兩成,原有的四成,變成兩成,直接減半。
農戶的收入,要增長一成,原有的四成,變成以後的五成。
地主的收入,也會增長一成,原有的兩成,變成以後的三成。
當然了,將來,這個稅製,還是要繼續改革的,得找合適的機會。
營莊製,確實是有點超前了,有點不合時宜,至少也要等天下安定以後。
“咚咚咚”
“陛下聖明”
“吾皇萬歲”
“陛下仁德”
“萬民之福”
“陛下,仁政啊”
“陛下,仁慈啊”
、、、
站在左側的張佐宸,扶綱,程源,楊昌彥,鄔昌期,還有右側的沐天波等人,紛紛站出來。
跪地磕頭,又是蹦蹦響,磕頭如搗蒜,山呼大明皇帝聖明,仁慈,仁德。
這幫地主階級代表,都是一群老狐狸,怎麼會聽不懂人話呢。
沒錯,彆看朱皇帝,是一副商量的口氣。
實際上,這已經是朱皇帝的底線了,再爭論下去,就得挨刀子了。
要知道,這樣的稅收一改,朝廷的營收,可能就得減半了啊。
更何況,這確實是仁政了,農戶留五成,等同於以前的地主收租。
當然了,虧損的人,還是地主階級,因為上繳了兩成,隻能留下三成。
“龔尚書”
“營莊製,二五三的稅製”
“你想過嗎?朝廷的四成,變成了兩成”
“這一部分的虧空,如何彌補?”
“剛才,朕就說過了,朝廷的軍隊,足糧足餉的”
“朕的軍隊,可不能餓肚子啊,對吧”
眼看著,下麵的朝臣,已經沒屁話了,朱皇帝的話頭,再次轉向龔彝,開始質問了。
沒錯,他的心中,有一個大概,對今年的稅收,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