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山,萬壽宮,儲秀宮,西暖閣內。
“啟奏陛下”
“現在就冊封嗎?要不要再晚一點”
“畢竟,前線就在臨安府,周邊有元江土司,石屏土司”
“微臣擔心,那知府和龍總兵,會不會有彆的想法?”
龍座上的朱皇帝,剛剛下完口諭,要冊封寧州土司祿氏。
旁邊的翰林院學士劉茞,遲疑了一下,慢慢的走上前,對著朱皇帝小聲提醒了幾句。
能坐上翰林院學士的人,都是才華橫溢的大才子啊,非常具有戰略眼光。
當年,永曆朝廷,就在昆明城,爭論逃亡路線的時候,朱由榔的心腹們,都支持出逃滇西永昌府。
這個劉茞,則是堅決反對,態度鮮明的提出,要北上川南,彙合聯合忠貞營,繼續抗清殺韃子。
如今,朱皇帝要單獨冊封寧州祿氏,且在這種臨陣前線,整合大西南土司的關鍵時刻。
他是有點擔心啊,憂心前線的龍世榮和那崇,畢竟他們兩個,對新朝的貢獻也不小。
“嗬嗬”
看著謹言慎行的劉茞,說話小心翼翼的樣子,朱皇帝嗬嗬一笑,大方的擺了擺手。
心中暗道,這個30多歲的劉茞,確實是人才難得啊,才思敏捷。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冊封聖旨,就能考慮的那麼全麵,擔心前線的將軍,有妒忌異心啊。
“劉學士,多心了”
“你的意思,朕明白的”
“元江那氏,石屏龍氏,朕的恩賜,不少了”
“再有一點”
“朕的中華王朝,轉戰南北幾萬裡,立過大功的戰將,不計其數呢”
“朕的皇家親軍,六大步兵營,二炮營,騎兵營的將軍們”
“其他的,邵爾代將軍,線國安將軍,馬雄將軍,王輔臣將軍,王屏藩將軍,夏國相父子等等”
“懂了吧,他們的功勞,也是不小的”
“最重要的一點”
“祿氏的功勳,那是用祿氏幾代男丁的血淚,換來的伯爵,那是應得的”
“朕不能讓這些忠貞將士,流血又流淚,抱憾終身,鬱鬱而終”
“朕就是要昭告天下人,特彆是大西南的土司官”
“太祖皇帝,就說過,非軍功社稷者,不得封爵”
“隻要是忠心大明王朝,死心塌地跟著大明走,披肝瀝膽,忠貞不渝”
“無論是國公,侯爵,還是伯爵,朕都不會吝嗇,會大大方方的賞賜給他們”
劉茞的勸說和擔憂,兩世為人的朱皇帝,當然聽的出來。
這是擔心啊,率先投誠的石屏龍氏,元江那氏,心裡不平衡,在戰場上,出工不出力啊。
但是,老辣的朱皇帝,怎麼會沒考慮到呢。
元江那氏,朱皇帝給了一個知府,是廣西首府南寧的知府啊。
一個元字營,領兵的是那崇嫡子那嵩,是正經的明軍編製,足糧足餉,兵械齊全。
再有一個,朱皇帝的皇叔朱禋正,也娶了那氏的嫡女,作為正妻嫡妻呢。
石屏龍氏,朱皇帝剛開始就給了一個石字營,領兵的是龍世榮侄子元承嗣。
如今,在大朝會上,朱皇帝又給了一個鴻臚寺,正三品的寺卿啊。
所以說,即便是利益交換,朱皇帝也算是給足他們麵子。
況且,這兩個土司,都是沐王府的姻親,朱皇帝能給這麼多,已經是最大的恩賜了。
再有一點,朱皇帝起兵以來,南北征戰幾萬裡,立功戰功的將軍,還有一大堆呢。
這幫朱皇帝的嫡係將軍,光頭降將,都等著冊封呢,憑什麼優先給龍氏和那氏。
如今,之所以給寧州祿氏土司,那也是看在幾代人拚殺,戰死沙場的份上啊。
最重要的一點,祿氏即便是死了那麼多男丁,能再次站到大明這一邊,繼續乾阿迷州的土司。
就憑這幾點,大明王朝,就虧欠寧州祿氏不少,必須給點補償,一個伯爵剛剛好。
如果是侯爵,那就有點多餘了,肯定有很多土司官不滿,甚至是自己的嫡係大將。
“劉學士”
“繼續擬旨吧”
沉思了一會,朱皇帝放下手中的大茶缸,瞥了一眼旁邊,正在擬旨的劉茞,點了點頭,繼續開口:
“傳令兵部,五軍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