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定再建一個營,是正統的明軍編製,3000兵將”
“賜號寧字營,主將是寧州土司官祿益,可參照石字營和元字營的建營標準”
“按照以往的規矩,這個寧字營的基層將校,全部從六大步兵營抽調,一個都不能例外”
“寧字營,現在就著手籌建,一邊前線打仗,一邊抽調人手和兵械,進行改編”
“告訴祿將軍,待籌建完成,凱旋回師的時候,朕會在五華山的乾清宮,接見他,還有他的族人”
沒錯,朱皇帝還要繼續擴營增兵,繼續夯實大明的根基。
他心裡非常有數的,如今的大明,看上去兵多將廣,豪橫的不得了。
那是因為,他的大明王朝,地處大西南,占儘了天時地利,滿清韃子很難打進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說彆的,就是後勤這方麵,滿清韃子就該頭疼死人,山高水長,道路崎嶇。
所以說,大明朝廷,可以用比較少量的兵力,就能守住整個大西南,特彆是雲貴川這些地方。
但是,大明朝廷要是想打出去,同樣也是非常頭疼,需要更多的糧餉和兵力部署。
上次大朝會過後,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就核算過了。
整個大明的軍隊,皇帝親軍,五大步兵營,騎兵營,各個字號的明軍,其他改編的明軍等等,總計有20萬左右。
其他的土司明協營,有44個,總計兵馬,大概是13萬左右。
所以說,整個大明王朝,能打仗的軍隊,就隻有33萬,其他的州府縣衙役和丁壯,能守城就不錯了。
如果,再加上最近擴編的幾個土司營,也就是34萬左右。
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也核算過了,將來的某一天,一旦東征南直隸,可動用的兵力,估計也就是24萬左右。
至於其他的10萬兵馬,那都是留守各地了,一個都不能少,甚至需要更多。
廣東省,昆明府,四川,緬甸,阿拉乾,舊港府,還有後麵的占城國,都需要大量的兵馬駐守。
所以說,朱皇帝逮著了機會,就會一個個的繼續擴兵,反正挖了不少寶藏,先用來擴編吧。
至於將來,東征北伐的計劃,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還在繼續籌劃路線和兵力布置。
他們很清楚,千萬不要覺的24萬大軍,就足夠明軍東征了。
朱皇帝的野心,兵部的幾個人,都是非常了解的,那是有吞天之心。
將來一旦出動,肯定是湖廣,江西,南直隸,甚至是福建,全部一起開打,一口氣吞了長江以南。
不說彆的地方,就一個南直隸,當初鄭氏集團,就不少於10萬大軍,愣是沒有打下來。
還有湖廣,五省經略洪承疇,這個老土狗,手上的兵力,估計也不會少於5萬。
所以說,明軍要想拿下南直隸和湖廣,就得準備20萬以上的大軍,才能保證不出意外。
“郭郎中”
“把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關於阿迷州的奏章,都找出來”
“朕要看一看,到底是怎麼個章程,拖下去不是辦法啊”
眼看著,劉茞他們還在擬定詔書,朱皇帝也沒有閒著,對著旁邊站著的郭天禎,吩咐把奏章挑出來,自己要親自看一看。
沒錯,精力旺盛的朱皇帝,可不會留機會,給下麵的人,弄虛作假,蒙騙自己。
所以說,有事沒事的時候,朱皇帝就會吩咐他們,抽一部分奏章,他要親自看一看。
這不是信任的問題,也是一種保護機製,以免有些人,走上歪門邪路的壞心思。
“嗬嗬”
“有意思,不愧是老將出身,敢打敢殺啊”
拿到奏章後,首先看到的,就是五軍都督府的意見,朱皇帝也忍不住,嗬嗬一笑,喃喃自語。
左軍左都督袁宗第,右軍左都督秦翼明,前軍左都督許名臣,這三個老家夥,戾氣很重的。
他們都是意見一致,要求昆明府發兵,儘快增兵,剿滅滇南的沙普餘孽,不給絲毫的喘息時間。
這三個老匹夫,都是百戰老將軍,征戰半生,經驗豐富的很。
當然知道,除惡務儘的道理,趁著明軍能打,先乾掉有異心的土司,永除後患。
更何況,五軍都督府,也需要戰功啊,不打仗,不好戰的左都督,屁都不是啊。
至於中軍左都督朱禋正,後軍左都督王維讓,則是沒有署名,更沒有私自上奏章。
朱皇帝很理解,這兩個人,估計是在避嫌呐,儘量少露頭,省的被皇帝惦記上。
朱禋正,是朱皇帝的皇叔,冊封為驃騎將軍,正二品的大官啊。
同樣,也是良淵郡王,工部尚書朱企鋘的嫡長子,父子二人,同朝為官,已經夠顯赫了。
後軍都督府王維讓,那就更不用說了,肯定是收到了王皇後的指示。
他們王家,是前朝的勳貴,是靠朱由榔發家的,能站穩新朝,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當然了,他們兩個兄長,肯定知道王氏和朱皇帝的秘密,否則也不會這麼乖巧。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