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拿下這麼多地盤後,開放科舉,也能更快的安撫民心,收攏大江南的士族士子之心。
到時候,整個大西南的利益集團,就彆想著一支獨大了,獨霸科舉大蛋糕。
正所謂,黨內黨外,無黨無派,千奇百怪。
沒錯,這就叫利益交換,政治妥協和鬥爭,權力平衡,帝王心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的,政治就是這樣,充滿了博弈和鬥爭,無論是誰,那個派係,都是少不了的。
同樣,參與博弈的這些人,這些多派係,也許根本不存在對錯問題,更不存在忠心問題,都是有自己的訴求。
就像這個科舉,自古以來,自隋唐以來,這就是大問題。
曆朝曆代,每一個大有為的君主和中央,一直在改革探索,也是一直在博弈鬥爭。
中華五千年,九品中正製,舉薦製,察舉製,科舉製,都是朝廷中央,王朝帝王,博弈權鬥的產物。
後世的東大,搞九年義務教育,全國統考,中考高考,也是波折不斷,阻力重重。
一個個學閥世家,高官豪門,找人脈,托關係,搞什麼特長生,加分項,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舉薦製,固化階層。
再就是後世的棒子,一個醫學院擴招,直接引發了半島的醫院辭職大罷工,全國都找不到醫生。
歸根結底,任何一個製度的改革,都要觸犯原有派係集團的核心利益,改革越大,阻力越強。
“陛下聖明”
“陛下英明”
“老臣遵旨”
、、、
再次得到朱皇帝承諾的眾臣,一個個表情各異,隻能無奈的站了出來,躬身行禮,高呼拍馬屁。
是的,聽到半年或是一年的承諾後,在場的大佬們,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精明老辣的張佐宸和龔彝等人,已經徹底死心了,知道朱皇帝肯定不會妥協,讓大西南獨霸科舉大蛋糕。
同樣,他們也算是真正了解,朱皇帝的堅韌和決心,為了朝廷將來的平衡格局,能頂住大西南派係的兩次勸諫,確實是明君聖君啊。
兵部兩個侍郎,還有五軍的幾個老頭子,則是聽出了另外一層含義,滿臉的興奮和激動。
朱皇帝是真的準備動手東征了,時間可能就是半年之內,隻有拿下了整個大江南,才會開放科舉。
“嗬嗬”
看到一眾文臣們,不再糾纏科舉了,龍座上的朱皇帝,嗬嗬一笑,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什麼他媽的英明聖明啊,全他媽的狗屁狗屎,即便是手握大砍刀,堆了無數的京觀。
朝廷裡,照樣有一大堆鐵頭娃啊,尤其是那些文官,動不動就勸諫死諫,理由一大堆。
這就朝廷啊,複雜的派係利益格局,做皇帝的難處,也是一大堆。
一個個好好的占城國,風水寶地,大明王朝剛剛拿下來,又牽扯出一大堆,更多的問題,無窮無儘似的。
“張尚書”
“既然朝廷的基層官員,選拔調配那麼難”
“那這一次的占城府,吏部就不要費勁了,一心搞好緬甸和阿拉乾就行了”
“至於占城府”
說到這裡,朱皇帝頓了一下,環顧在場的六部,五軍和五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是的,既然掌管朝廷吏部的大西南派係,三番兩次搞事,那就不好意思了,老辣的朱皇帝,也要反擊了。
當然了,肯定不是動刀子,那樣子不是明君所為啊。
沉思了一下,心有定計的朱皇帝,再次重重的點了點頭,金口一開,開始點名道:
“因道侯”
“金侍郎”
“陳寺卿”
“屈寺卿”
沒錯,如今的中華王朝,不僅僅隻有大西南,還有兩廣呢。
明末清初的兩廣,不單單是丁口賦稅重地,也是人文薈萃,翰墨生輝,出了不少士族世家。
“末將在”
“微臣在”
“老臣在”
、、、
驟然被朱皇帝點名,尚可喜,金光,陳恭伊,屈大均,四個廣東派係的重臣。
目瞪口呆,一陣錯愕,反應過來後,立馬站出來,躬身行禮,等候朱皇帝的旨意。
“這樣吧”
“你們都是兩廣的名人重臣,肯定熟悉那邊的官場和士林”
“這幾天,你們幾個,就草擬一份名單,交給吏部審核”
“落地士子,秀才,童生,在野賢才等等,都可以提出來”
“同樣,朕也會傳旨廣西的郭總督,廣東的連總督”
“讓他們兩個省,也擬出一些備用名單,提供給吏部審核采選”
“反正,兩廣靠近海岸線,下去就是南海,距離占城府也很近,回家探親也方便麵”
沒錯的,既然把控吏部的大西南派係,如此不上道,三番兩次,騎臉輸出。
那身為大明的皇帝,武夫狠辣皇帝,肯定要反擊反將軍了。
換一個賽道,另起爐灶,讓他們體會一下,什麼叫真正的體麵。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