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低下頭,小心翼翼的,走上龍座旁邊,單膝跪地,壓著嗓門,小聲回道:
“回稟陛下”
“夔東十三家,總共有15家軍頭”
“分三個派係,李闖王的忠貞營,川東本地武裝,搖黃十三家”
“忠貞營”
“有九個軍頭,臨國公,益國公、皖國公、靖國公、宜都侯、陽城侯、興平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還有兩個逆賊,賀珍,李複榮”
“川東本地武裝,荊國公,涪侯,還有兩個逆賊譚宏,譚詣”
“不過,這兩個逆賊,在去年的忠州之戰,重慶之戰時,被文總督的大軍砍掉了”
“搖黃十三家,就是逆賊王友進”
“這個荊國公,是湖廣人氏”
“有一個兄長,叫王光昌,一個弟弟,王光占”
“天啟年間,隨他的兄長王光昌,殺官起兵造反”
“崇禎十六年,受熊文燦總督招撫,投誠本朝,鎮守襄陽城,立了不少戰功”
“襄陽陷落後,王氏兄弟退守勳陽府,逃難的李闖王,屢次攻城,久攻不下,隻能引兵逃竄”
“清軍南下之後,王氏兄弟退守房陵,與清狗子相持數年,死戰不退,殺敵不少”
“先帝登基後,有感於王將軍的忠義,授於總兵官,都督同知,冊封南漳伯”
“前年年底的時候,西南有變,文總督去了夔東,加封王將軍為荊國公,世襲罔替”
說到這裡,大將丁仁突然頓了一下,看了一眼無動於衷的朱皇帝,心中就有數了,開口繼續講述:
“不過”
“末將倒是聽了一個傳聞”
“荊國公的兄長,王光昌,應該是降清了”
“好像,當年負責收降的人,就是平西伯”
“否則的話,當年先帝封侯的時候,就應該是他兄長”
嗶哩吧啦的,如數家珍,這個錦衣衛指揮使,一絲不苟,把自己收集到的情報,全部告訴朱皇帝。
是的,現在的錦衣衛,今非昔比了,早就脫胎換骨,變成了朱皇帝手中的利刃和耳目。
夔東十三家,並不是隻有忠貞營,裡麵還有川東的本地武裝,搖黃十三家的人。
這裡麵,也不僅僅是隻有十三個大軍閥,更有不少的小軍頭,肯定都是錦衣衛的關注重點。
現在,荊國公王光興,連夜趕路,來昆明府覲見朱皇帝,肯定是感受到事態的嚴重,丁仁當然得說清楚了。
尤其是王光興,還有一個兄長,曾經投效了清軍,這也要說清楚,不能影響朱皇帝的決策。
“嗬嗬”
聽到這裡,龍座上的朱皇帝,已經癱坐在龍座上了,嗬嗬冷笑,露出無奈又無語的表情。
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瞥了一眼,低頭不再言語的心腹愛將,朱皇帝擺了擺手,隨口說道:
“沒事了”
“下去吧”
“對了,你找個機會”
“去問一下吳應麒,或是吳老將軍,打聽一下王光昌的事情”
隨手把丁仁打發走後,老辣的朱皇帝,又陷入了一陣沉思,開始喃喃之語:
“又是吳三桂”
“又是軍閥軍頭”
“這幫兵痞武夫,天底下的烏鴉,一般黑啊”
“夔東十三家,有點意思啊”
“三個派係,六個國公,文總督很厲害啊”
“看來,朱由榔也不是傻子,也是懂的派係平衡的”
“可惜了,膽氣不足,手段不夠黑,婦人之仁,要不得啊”
心中感慨不已啊,這個世道,太亂了啊,無論是外麵的格局,還是大明朝廷的內部。
剛才,丁仁說起吳三桂,並沒有直呼其名,而是叫平西伯。
估計這個大將,也是忌憚後宮的吳妃,還有她身後的吳氏,更有一大堆狠人武將。
沒錯的,朱皇帝恩準吳氏,收殮吳三桂的遺骸,在緬甸立了墳塋,丁仁肯定是清楚的。
這就意味著,遼東吳氏,朱皇帝是徹底不追究了,將來也許會重用的。
同樣,朱皇帝也想不到,大軍閥吳三桂,竟然能跟夔東十三家聯係在一起,太扯淡了。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王光昌,可能還在吳家,吳應熊的西安家族。
這也就是難怪了,老武夫王光興,為何不投靠滿清了,兩兄弟各投一家,降低風險啊。
還有一點,冊封夔東十三家,朱皇帝認為,永曆王朝做的不錯啊。
三個派係,分封了六個國公爺,這就是典型的分化拉攏手段,防止忠貞營一支獨大。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點子,就是文安之搞出來的,這家夥最是了解夔東的形勢。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