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蘇州滿城,拙政園,將軍府,偌大的會客廳。
“呃、、”
聽完祖永烈的叫屈和苦衷,坐在主位右側的吳三風,徹底整不會了,被說的支支吾吾。
他媽的,目瞪口呆,徹底無語了啊。
嗶了狗啊,遼東出來的人,竟然學會了喊口號,忠義仁孝,彼之娘之,活見了鬼。
這個無恥的家夥,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獲取更多的好處。
竟然抬出了老祖宗祖大壽,也就是吳三風的親舅舅。
但是,他的舅舅,自身就不是啥好人啊,吳三風最是清楚了。
當年,在遼東,錦州,大淩河,就上演了好幾場,精彩絕倫的投降好戲。
崇禎四年,七月,祖大壽兵敗,被圍在大淩河堡。
薊遼總督孫承宗,派遣永平總兵吳襄,山海關總兵宋偉,出兵救援大淩河。
準備多時的皇太極,來一個圍點打援,擊敗擊退。
此戰,躲在大淩河堡的祖大壽,害怕出城被伏擊,硬是不敢動一下。
被圍三個月,外無援兵,城內彈儘糧絕。
城內的丁壯民夫,軍中的老弱,也全部吃完了,沒錯的,就是吃人。
期間,麵對皇太極的圍城勸降,反複誘降。
沒辦法,絕望之下,經過一番密談商議過後,祖大壽隻能砍了副將何可剛,出城投降。
可是,反複無常的祖大壽,又反悔了,直接丟下子侄,獨自逃回錦州城,繼續做他的遼東軍閥。
直到崇禎十五年,鬆錦之戰結束,明軍慘敗,丟失了所有的九邊精銳。
此時,錦州城已經被圍了一年,再次彈儘糧絕,失去了所有的希望,隻能死心塌地降清了。
期間的十一年時間,遼東祖氏,跟後金的皇太極,也是勾連不斷。
畢竟,大淩河一戰,祖大壽丟下了不少子侄,獨自逃回錦州城。
鬆錦之戰後,明軍慘敗,被俘的祖氏子侄,皇太極也沒有處決,全部交還給了錦州的祖大壽。
那個時候,遼東所有的祖氏家族成員,要麼在後金沈陽,要麼在錦州城。
明朝的九邊精銳,又傷亡殆儘,複遼無望,沒了後顧之憂的祖大壽,自然就降清了。
“嗯”
“永烈啊”
“你的顧忌,老夫懂了”
老滑頭吳三風,回想了一會過去,嗯的回了一句,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很明顯,這個時候,祖永烈突然提起祖大壽,這個反複無常的祖宗。
那就證明一點,他已經有想法的,隻是礙於情麵,礙於宗族勢力,高喊忠義仁孝。
“永烈啊”
“說說看,滿城裡的漢軍旗,什麼個情況”
“是不是,還是當年的那幾家,都是遼東的?”
沒錯,來自遼東的吳三風,當然清楚,滿清漢軍旗的成份結構。
其實,本質上,也是跟朱皇帝差不多的手段,收降收編,摻沙子,打亂編製。
“嗯”
聊回了正事,祖永烈的一聲,也變的正經起來了,不再是咋咋呼呼的。
雙方都是姻親關係,根出同源,有什麼話,都是好商量的。
於是,拱了拱手,鄭重的回道:
“老世叔說的對”
“當年,老祖宗在錦州降清”
“祖氏在關外的所有兵力,2萬多人,全部也被收編了”
“剔除老弱之後,被整編成37個牛錄,也就是現在的佐領”
“這十幾年來,家父和大伯父,手上的佐領最多,都是7個左右”
“剩下的,則是在其他叔伯的手裡,一直把控著”
“不過,他們的佐領,戰鬥力一般,吃空餉,老弱居多”
“還有,這十幾年的混戰下來,不停的抽調,傷亡也不小”
“大概的話,應該沒了十幾個佐領編製,包括大伯父,丟在了磨盤山的嫡係佐領”
、、、
說到這裡,祖永烈的眼神,又變的陰鬱,憂傷無比啊。
是的,遼東祖氏,是李成梁之後,最大的軍閥兵團。
沒錯的,其控製的軍隊,家丁數量,田畝,產業,也是最強大的。
畢竟,那時候已經是晚期,崇禎年間,大明中央朝廷,控製力嚴重衰弱。
很自然的,地方軍閥的勢力,沒了頭上的枷鎖,也就到了快速發展期。
尤其是到了崇禎中後期,歪脖子大帝崇禎,後金的皇太極,都是極度忌憚祖大壽。
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滋生出來的祖氏,麾下不但有漢人,也有大量的蒙古人。
大名鼎鼎的遼東鐵騎,就有大量的蒙古韃子。
所以說,崇禎和皇太極,也拿祖大壽沒辦法,是真正的土皇帝。
最後,鬆錦之戰結束,大明慘敗,九邊精銳儘失,從此走向沒落。
這時候,老辣的祖大壽,得不到大明支持的他,才會真正的放下顧忌,投降女真皇太極。
但是,皇太極也不是吃素的,憑借強大女真嫡係軍隊,直接肢解了祖氏軍閥。
2萬多精銳,還有大量的扈從,直接整編成37個牛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