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華元年,三月初六,淩晨時分。
大江南,蘇州滿城,拙政園,將軍府,偌大的會客廳。
“格老子的”
坐在主位右側的吳三風,聽完那麼多祖氏和漢八旗後,也忍不住的來一句,川蜀方言國罵。
“他娘的”
“這就對上了”
“去年,在廣州城的時候”
“你們的平南王,現在的因道侯,天助兵的老殺胚”
“如此殺伐果決,直接乾掉愛星阿,四五千韃子,舉城投誠陛下”
“他才是聰明人呐”
“眼看著,風色不對,滿清韃子,國運開始衰弱了”
“轉過頭,當機立斷,就揮刀砍韃子,砍頭剁首,納投名狀”
“送錢送糧,又是送女兒入宮,做了陛下的後宮妃嬪”
“現在,他自己做了侯爺,就是朝廷的外戚”
“嫡次子尚之孝,也做了陛下的親軍大將,前途無量啊”
“格老子的”
“這狗日的天助獸兵,老殺胚頭子,才是真正的最大贏家啊”
、、、
是的,唯有軍閥頭子,才是真正了解軍閥武夫的。
吳氏,尚氏,都是滿清的異姓藩王,自然是非常關注,異常了解的。
現在,聽完祖永烈的話後,吳三風就能對號入座了,總算知道,為啥尚可喜如此果決了。
當初,在廣州的時候。
尚可喜躲在城內,並沒有真正被圍死,珠江河一直都是開放的。
即便是最後,水師被擊敗,南門被堵死,城內還有兩三萬兵馬,不至於走投無路的。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尚可喜,估計也是不看好滿清的國運,才痛下殺手,投誠大明王朝。
半晌後,罵完了尚可喜,罵的差不多了。
老辣的吳三風,才抬起頭,看著一臉懵逼的祖永烈,開口敲打:
“所以說啊”
“永烈啊”
“武將,殺將,領兵打仗,衝鋒陷陣,殺敵立功報國,那都是本職本分”
“但是啊”
“也是要懂眼色,知道風向,了解天下大勢”
“這個世道啊,永遠都是這樣,選擇優於努力”
“隻有選好了路,才能順風順水,前程似錦,家族興旺發達”
、、、
說完後,老狐狸吳三風,又是重重的點了點頭,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
他才沒那麼無聊呢,之所以說起尚可喜。
那是給祖永烈,提個醒啊,彆再裝聾作啞了,到了該表態的時候。
是的,說了半個晚上,茶水都喝飽了,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已經說完了。
眼前的祖永烈,要是還冥頑不靈,不給個答複,那吳三風就不玩了。
“呃、、”
麵對吳三風的突然逼問,大侄子祖永烈,又開始左右躊躇了,支支吾吾的,一個屁都打不出來。
他才沒那麼傻呢,寧海將軍,手握精兵5千,做的好好的一把手。
可不會因為吳三風的幾句鳥語,就被忽悠瘸了,納頭便拜。
“咳咳”
同一時間,站在後麵,趁機了很久的李成益,突然輕咳兩聲。
沒錯的,他是幕僚嘛,當然要給主將解圍,籌謀劃策,爭取好處啊。
“老吳啊”
“你這就不厚道了啊”
“祖將軍,要是起兵了”
“剛才就說了,京城裡的祖氏,該怎麼辦啊”
“城裡的漢軍旗,也是個大問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啊”
“還有啊,祖將軍現在是寧海將軍,手握重兵5千”
“何苦來著,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大明將軍,就斷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啊”
“再有一點”
“祖將軍,祖老將軍,屢受皇恩,忠心耿耿,忠貞不二”
“朝廷也沒有虧待祖將軍,襲爵位三等子,又升到了一等子”
“這都是恩典啊”
“老吳啊,不能因為你的幾句話”
“就讓祖將軍,背上罵名,舍棄身家,背棄家族,做一個不忠不孝的臣子啊”
、、、
嗶哩吧啦的一大堆,早有定計的李成益,說完這些,臉不紅,心不跳,淡定從容的很。
是的,說一千,道一萬,沒有利益好處,都是個屁話。
天下的大勢,很多人都能看出來,但並不代表著,他們就得叛清投明。
你們大明朱皇帝,你這個吳都督,要想招降祖將軍,就得拿出實實在在的好處來。
彆空口白牙,張口閉口,道理一大堆,那都是行不通的。
寧海將軍,一等子,蘇州城的主將,以前的漢軍正黃旗都統,這些都是實打實的。
“嘿嘿”
對於李成益的質問和想法,吳三風心知肚明,嘿嘿直笑。
有想法就好,能提出條件,那就更好了。
那就證明,眼前的祖永烈,確實是想搞事,想換陣營了。
那就一個個談唄,談著談著,也就成功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