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烈啊”
“據老夫所知啊”
“你們父子,跟京城那邊的祖氏宗族,關係是比較疏遠的”
“幾年前”
“你老子,夥同張存仁,還有一些義子將校,彈劾了幾次,老夫的老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錦衣衛,都是知道的”
沒錯的,既然談到這個話題,進入了最後的籌碼階段,那就不好意思了。
吳三風來之前,就詳細了解祖永烈,還有他們父子的過往。
眼前的祖永烈,口口聲聲,一口一個老祖宗,為祖氏考慮,那都是假的。
事實上,他們父子,跟祖氏的關係,並沒有那麼鐵,否則也不會得到滿清的重用。
“啊”
祖永烈驚聞驚悚,臉色微變,趕緊站起來,大聲解釋道:
“老世叔”
“你這就冤枉小侄了”
“那都是陳年往事”
“當年的大淩河,你也是知道的”
“家父身為義子之首,也是被他們裹挾,迫不得已而為之啊”
、、、
沒辦法,這東西,涉及到名聲,忠孝仁義,必須得解釋一下。
心中卻是大罵,該死的錦衣衛,這種消息都知道,活見鬼了。
看來啊,他們這幫大明鷹犬,潛伏的很深啊,說不定,京城也有他們的探子。
否則的話,怎麼可能知道那麼詳細,四年前的東西,都翻出來了。
他媽的,大明錦衣衛,當真是名不虛傳,越想越恐怖,心裡越是沒有底啊。
“停”
看到發急的祖永烈,還要繼續解釋下去。
老辣的吳三風,立馬抬起手,製止了他的嘴巴子。
沒錯的,吳三風是來勸降的,並不是來吵架的,更不是來翻舊賬的。
“永烈啊”
“不用解釋的”
“老夫也是過來人”
“更何況,當年的大淩河之戰”
“說句心裡話,確實是老舅對不起你們”
“尤其是你老子,被押在韃子大營,成為了質子人質”
“老舅降清以後,又反複無常,擅自跑回了錦州,不顧你們的死活”
、、、
是的,當年的大淩河之戰,祖大壽太無恥了。
耗了好幾個月,最後才答應降清,投降以後,又借口做錦州城的內應,一去不複還。
於是乎,祖可法、張存仁和韓棟,等一大堆大將義子,就成了韃子的人質,差點被砍頭。
自此,反複無常的祖大壽,也得了一個外號,叫倒戈將軍,騎牆派高手。
當然了,吳三風把這個事情捅出來。
並不是為了翻舊賬,也不是為祖大壽鳴不平,或是追究四年前的彈劾事件。
真正的想法,是告訴祖永烈,不要再拿祖氏來做籌碼了,他們父子不配的。
“永烈啊”
“聽老夫一句勸”
“正是因為,京城的祖氏,過的不怎麼樣”
“你們父子,要是看在當年祖氏的恩情,提攜的份上”
“那就更應該投明,而不是死守,滿清的這條破船上了”
“這一點,你要向老夫學習啊”
“應熊在西安,繼續做他的額駙,廣陵公”
“應麒在昆明,也做他的皇親國戚,陛下的親信大將”
“將來啊,無論是韃子贏了,還是大明光複華夏了,咱們都不虧的”
“這就好比,當年的三國,南陽的諸葛氏”
“三兄弟,分投三國,一分為三,這才是最佳的手段,保全家族的底蘊”
“更何況”
“你爹是義子,你就是義孫子,牽扯不上京城的嫡係祖氏”
“想當年啊”
“你家老祖宗,老夫的親舅舅,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啊”
“大淩河一戰,他帶著一部分子侄將校,投降的滿清,算是呐了投名狀”
“自己又跑回了錦州城,回到了自己的地盤上,保全了忠義,又能保住自己的宗族”
“當年的遼東,大明朝廷,要是贏了,老舅也就能救回,扣在沈陽的子侄親信”
“大明要是敗了,滿清贏了,祖氏有了投名狀,韃子也不會追究,再屠戮祖氏宗族”
“否則的話,你們的好日子,早就沒了啊、、”
、、、
稀裡嘩啦的一大堆,活了一輩子的吳三風,出口成章,才是真正的老狐狸,活的明明白白。
這是用遼東吳氏,祖大壽,三國諸葛氏,活生生的例子,教育眼前的祖永烈。
多方投注,那就是亂世裡,最佳的保命,保全家族的方法。
畢竟,所有的亂世,不到天下一統的最後一天,都有可能翻盤的。
笑到最後的勢力,往往為了新生朝廷的利益,肯定要砍一批敵方的文武。
是的,天底下,蛋糕就這麼大,敵方勢力要是不砍的話,新生的朝廷,如何獲取更多的利益啊。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