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五華山,乾清宮,養心殿,東直房。
“哎”
大明李晉王,端坐在寬敞華麗的太師椅上。
臉色複雜,雙目混沌,深歎一口氣,陷入塵封已久的回憶裡。
“臨國公啊”
“當年的漢中,都過去了近20年”
“老夫,今年39,也到了不惑之年,兩鬢泛白”
“你呢,比老夫小幾歲,也差不了幾年啊”
說罷,豪氣萬丈的李晉王,停了下來,指了指自己的頭發,上麵已經出現了白頭發。
是的,年僅39歲的他,就已經出現了白頭發。
去年,前年,滿清三路,十幾萬大軍,圍攻殺穿整個大西南。
那個時候,永曆王朝,君臣子民,亂成一團,就已經差不多崩潰了。
但是,壓力最大的人,無疑就是李定國,這個權勢滔天的大軍閥。
之前,秦晉之爭,晉王派係,一直是老二,秦王孫可望是老大。
歸根結底,還是孫可望功勞太大,威望很高。
軍政一把抓,能穩定西南大局,保證軍隊的糧餉,能夠扛住滿清的進攻。
後來,孫可望想篡權自立,被一眾朝廷的武夫軍頭拋棄,李定國成了最後的大贏家。
兩年前,滿清韃子,殺進大西南,橫掃幾十萬明軍,罪責最大的,也是權勢最大的李晉王。
很自然的,寢食難安,日夜懊悔,白頭發肯定少不了。
“當年的事,兩軍相爭”
“那時候,你也許想不明白,現在應該清楚了吧”
“沒錯”
“當年的義軍,李闖王是三十六營盟主”
“可是,他老人家所做的事情,卻不是盟主該做的啊”
“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賀錦,曹操羅汝才,革裡眼賀一龍,小袁營袁時中”
“這一個個的,投靠李闖王後,都是怎麼死的?”
“他們的軍隊,後來又到了哪裡?都姓李了吧”
“你們的闖王,身為義軍盟主”
“為了自己的利益,爭霸天下的雄心,殘殺盟友,兼並友軍”
“一個個的盟友,全被吃乾抹淨,不給彆人留半條活路”
“這樣的血腥屠夫,嗜血殘暴,有何資格,做天下義軍的領袖,盟主”
“這樣的盟主,義父的大軍,自然是遠見遠閃,避之不及”
、、、
是的,彆看那個李闖王,曾經戴過兩次綠帽,是一個窮郵差出身。
但無疑,他這個驛卒,是古往今來,最牛掰的郵差。
當年,歪脖子崇禎大帝,以經費不足為由,裁撤了全國的郵差驛卒。
失業以後的李自成,回到老家,又發現頭頂綠油油。
一怒之下,揮刀乾掉了自家的淫婦,亡命天涯,投了邊軍,最後走上了反抗暴政之路。
後來,舅舅高迎祥,在漢中被孫傳庭伏擊,被活捉送到了京城,變成了有名的片皮烤鴨。
繼承了義軍盟主之後的李闖王,那才叫一個狠呐。
橫掃河南,硬是攻不下開封城,打了三次,輸了三次。
氣急敗壞之下,直接開閘黃河水,來一個水淹開封城。
黃河兩岸,變成了一片汪洋,更讓幾百萬百姓,成了落湯雞,無家可歸。
這個老武夫殺胚,就是這麼殘暴,殺明軍從不手軟,對自己的義軍同袍,更不含糊。
革裡眼賀一龍,曹操羅汝才,小袁營袁時中,全是義軍裡麵,較為強橫的軍閥。
那時候,各路明軍,四麵八方的圍殺過來,攆殺兔子似的。
迫不得已,勢力較小的流賊義軍,隻能投靠盟主李闖王,抱團取暖,共同抵禦明軍的圍剿。
好家夥,梟雄李闖王,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實現自己問鼎九州的野心。
很乾脆的,直接做掉不聽話,桀驁不馴的軍閥,再兼並其部,快速增強實力。
尤其是老賊頭袁時中,他的小袁營,實力比較強勁,火器較猛,照樣被乾掉兼並。
所以說,像李闖王這種,所謂的義軍盟主,其實就是亂世梟雄。
嗜血殘暴,對敵人狠,對自己人更狠,毫無人性,更沒有所謂的道德仁義。
李定國年近四旬,早就不是當年的小年輕了,義薄雲天,忠心不二。
肯定不會認同,當年李闖王的做法,更沒資格做三十六營的義軍盟主。
“嗬嗬”
右側的李來亨,聽完這些責問,臉色陰沉,繼續嗬嗬冷笑。
沒辦法,這裡是皇宮大內,除了冷笑,冷言冷語,彆無他法啊。
這要是,在外麵任何一個地方,兩個老武夫扛把子,早就怒吼嘶吼了。
“晉王殿下”
“你說的這些,很有問題啊”
“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賀錦,亂世王藺養成”
“他們三個,是自願投靠的,俺的祖父,並沒有欺壓打壓,更沒有強製兼並”
“合營以後,俺的祖父,也沒有虧待他們三個,全部做了製將軍,是九侯之一”
“後來,北方大敗,韃子窮追不舍,俺的祖父,也兵敗殞命”
“之後,他們幾個首領,也是跟著家父的忠貞營,堅持抗清殺韃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