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嵩山,古刹鐘聲。
佛前青煙繞蓮台,寒山小廟,孤僧誦。
枯枝殘柳,彈指之間紅顏老。
大河東去,昔年桃花開彼岸。
幽幽大山深處。
一位樣貌俊秀的和尚,自石階走過,他氣質絕倫,宛如點亮風景,令人沉醉。
某一刻。
他在古樹下求佛之時,看見山下蜿蜒的小路上,有一輛馬車,緩緩而來,不禁搖頭,露出冷笑。
“世人所求,不過虛無,卻執著於此,由不可得也!”
正當俊秀僧人感慨時,一位法相慈善的老和尚,身著袈裟,對小和尚淡淡開口。
“長生,你佛緣已儘,該下山了。”
“主持,小僧並不想入世。”俊秀和尚拒絕道。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長生,該要去履行你的職責了。”老和尚留下一個高深的背影,宣揚佛法。
“世間不過是大一點的牢籠,小僧不願去。”
“大哥……大爺,”老和尚崩潰道,“你再不下山,大楚皇帝就要我們下地獄了,給條活路吧。”
“咱們師徒十幾個,都是沒本事的人,沒了這小廟,上那蒙人去啊。”
嵩山小廟。
七八個小和尚幫忙收拾包袱,蹦蹦跳跳的送俊秀的僧人下山。
他們聽說師兄要去項楚當大官,一個個開心的不行。
小廟的石階儘頭,有一輛黑檀木馬車,車前一人,身高八尺,眼神中帶著幽光,正是大楚四大才子之一,楊重樓。
“陸兄,多年不見,彆來無恙。”
楊重樓行了楚禮,淡淡的說道。
“這麼多年,重樓兄還在蕭家?”陸長生看見蕭家騎兵,不禁感歎道。
“大恩未還而已,了卻恩情,小弟自然就走了。”楊重樓跟隨從接過陸長生的包袱,將它放在馬車上。
“恩情?哼哼……真可笑。”
俊秀的和尚依依不舍,山林古道邊,跟師弟們揮手道彆。
幾個小鬼頭一直跟著這支雄壯的騎兵,直到隊伍消失在山頭。
他們這才猛然高聲呼喊師兄,一定要回來看他們。
山林中的回音飄蕩,馬車裡的和尚默默誦經,長歎一聲,淡然道,“此去一彆,該是再無相見之日了。”
“小弟尚未說事,陸兄就已經知道回不來了?”楊重樓正襟危坐,在馬車內,拿出了茶杯。
這是一輛上好的茶車,車軸高大,內有火盆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