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重樓三問
珠寶坊,星月樓。
楊重樓的話,令所有人都陷入了一個怪圈,
這個像對又不像對,搞得武川子弟,一度懷疑自己的認知是否正常。
二樓窗台,周雲負手而立,陷入沉思。
楊重樓問題的關鍵,實際是保護弱者的問題。
因為隻要是人就會有強有弱,強者永遠能得到更多,
當這個強者財富數量超過一個臨界值時,財富的增值速度,弱者就永遠無法企及。
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劇烈,最終就會發展到,富者良田萬畝,窮者無立錐之地。
但若說勤奮努力是錯,那肯定談不上,
勤奮努力永遠都是對的。
良久後,趙王歎息一聲,他還是答不上。
長風吹過趙王文武錦袍,周雲淡然道,“請文魁說第二問吧。”
聞言,楊重樓鄭重的行了楚禮,
能讓趙王認可,是他的榮幸。
“重樓第二問,如果一個勤奮的人,跟一個懶惰的人,獲得報酬一樣多。一個聰明的人,跟一個愚笨的人,獲得銀錢一樣多。到底是對是錯?”
楊重樓的話,令周雲再次陷入了深思,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不簡單。
如果勤奮跟懶惰的人,報酬一樣,那就是在鼓勵人們變的懶惰。
如果聰明的人,跟愚蠢的人待遇一樣,那麼聰明的人就會選擇愚蠢。
所以,他們的待遇必然要不一樣,如果一樣,那社稷就會停滯不前。
因為對國家做出巨大突破的,必然是那一小撮最聰明的人。
可如果說第二問錯,那豈不是又回到第一問了?
窗台前,周雲望著街道上,販賣柴薪的壯漢,為了幾文錢,跟一個婦人說儘好話。
大楚趙王,不禁久久不語。
星月樓裡,高大的黑衣書生,眼眸幽深,繼續講道。
他帶著無與倫比的自信,以一股俯瞰天地的姿態,發出朗朗之言。
這一刻,楊重樓仿佛在與曆史上,最強大的聖人論道。
“重樓遊曆半生,走過三山五嶽,誦讀萬卷經書。”
“狼群裡,必然是狼王吃的最好。猴群中,必然是猴王待遇最高。”
“那如此說來,人群裡,就應該是人王吃的最好才對。”
“可曆朝曆代,都在謾罵權貴,認為其是禍害根源,亡國皆出於此輩。”
“所以,重樓第三問就是,曆朝亡於權貴,而曆朝又都出現權貴,權貴出現是否合理?”
“一個文人義士欲除之而後快的階層,卻在曆朝中不可避免的出現,此為何解?”
洛陽繁華似錦,長街車水馬龍。
星月樓台,趙王周雲挺如蒼鬆,威風赫赫。
此刻在大楚,太師府求學的孩子早已消失,他已經是一言而定人生死的趙王了。
可此時,他心中卻五味雜陳,
這三個問題,實際上是千古文人都在尋找的答案。
楊重樓在桌前風輕雲淡,可他的每一句話卻重如千斤。
如果說權貴出現不合理,可曆代王朝皆不避免此物。
如果說合理,那麼曆代王朝基本亡於官僚臃腫,權貴橫行,民不聊生。
這一刻,周雲的眼前恍惚了,楊重樓的朗朗之言,聲音似乎越來越大。
漸漸地,周雲看見了一些人,那都是中原大地的風雲人物。
趙王仿佛穿過了曆史長河,來到了一位老者麵前。
這位老者身材高大,帶著徒弟,風塵仆仆,在周遊列國。
某一刻,老者發出洪鐘大呂之音。
“天道在於仁義、禮樂、教化,君為輕,民為重……”
誰料,老者還未說完,虛空荒原中,又出現了一座大能。
他的聲音穿透曆史穹蒼,讓人振聾發聵。
“匹夫之言,可笑可笑。人性至惡,豈可依賴人性,必要以嚴苛峻法治理天下。”
正當周雲沉寂法家話語中時,遠方響起噶幾噶幾的機木聲,一位老者正在用工具打造牛車。
聞聽法家之言,老者放聲大笑,聲震蒼天道。
“律法終究要人判,老夫想問,是先有人還是先有法,既然先有人,那就是人定法,法何以淩駕於人?”
“兼愛,非攻,才是煌煌天道。”
天道?
究竟什麼是天道。
王朝更迭,土地兼並,亂世重造,權貴重生,每一個朝代都難逃三百年宿命。
楊重樓之言,就像這代代王朝的疑問。
儘管每一個王朝都會吸取上一個王朝的教訓,可每一個王朝又會出現新的問題。
正當周雲沉寂於墨家之言時,一聲聲洪鐘之音響徹原野。
一個個天驕人物接連出現,
道家老者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意。
陰陽家、縱橫家、小說家接踵而至,層出不窮。
他們仿佛打開了中原民族思想的枷鎖,在揮斥方遒,描繪一條條中原大道。
可楊重樓的三個問題,依舊無法解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終於,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百家爭鳴結束了。
漢武大帝宛如驕陽,橫貫古今,
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央集權,北滅匈奴,完成中原民族第一次封狼居胥。
大儒董仲舒改良儒學,維護大統。桓寬提出沿用千古的《鹽鐵論》。
從此,中原大地開啟了,儒皮法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