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三十七年,扶餘人的分支,來到了鴨綠江中遊繁衍生息。
此地環境惡劣,他們在長白山與野獸搏鬥,在饑寒交迫中,掙紮求生。
但極度苛刻的自然因素,並不是扶餘人最大的困難。
在遼東關外,異族林立,野人橫行。
這些族群帶來的刀兵之害,讓扶餘人甚至一度要躲到高山中避禍。
可危機往往就是轉機的開始。
惡劣的環境,鑄就了高句麗不屈的品質。
長期與敵族奮鬥中,高句麗人築起一座座山城,
在異族橫行的貧瘠之地,扶餘人逆勢而上,開辟了他們的國土。
隨著高句麗的兵馬日漸強大,扶餘人後裔的旗幟衝出了長白山,他們的地盤廣大了起來。
在高句麗的征戰史上,中原不乏有英雄人物,宛如天塹,擋住了高句麗的腳步。
遼東豪強公孫氏,兵強馬壯,一度壓製高句麗,但後被中原曹魏政權所滅。
曹魏名將毋丘儉,率領魏軍擊潰了雄心勃勃的東川王,讓高句麗人敗逃遼地。
此人給高句麗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儘管過去了幾百年,
但毋丘儉的威名,依舊是壓在高句麗頭上的一座大山。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那是高句麗最悲痛的國殤。
那年曹魏名將毋丘儉再度進軍,此戰一路攻陷丸都山城,並焚毀此高句麗都城,
魏軍刻石記功,中原兵威,一時雄冠東北。
此戰重創了高句麗,使其數十年未能恢複元氣,一度不敢犯邊。
可皇天庇佑,氣運站在了高句麗這方。
曹魏司馬氏篡權,殺名將毋丘儉,中原混亂,東北軍事力量更是大規模抽空。
而在與中原民族的大戰中,高句麗迅速吸收了曹魏先進文化,
從軍事、政治、農業完成改革,從部落力量走向了帝國力量。
時光來到大楚聖元年間,
高句麗已經是一個東起平京,西至遼河,北控遼陽,橫跨長白山,疆域數千裡的軍事強國。
十萬鐵兵破聖元,百萬楚兵敗遼河。
平遼大戰的輝煌已經過去了三十年,
但平遼一戰中,打出的高句麗強大軍魂,依舊在東北遼京咆哮。
“報,趙國賊軍在望海山新設了烽火台,此地距離遼河二十裡,可遠觀遼京。”
“報,遼東第一大族,柳城郡高氏被趙軍攻破,高勳死亡。”
“報,楚國皇帝平定南亂,長江、運河等地物資日夜不停。關中、並州、河北皆有東向,極有可能三路伐趙。”
遼京大地,廣闊的遼河兩岸。
深棕色的軍旗,一路連綿,迎風招展。
高句麗遼京大營在遼京城西,
此城高大,比鄰遼河,無斷水之憂,
內中糧倉三座,甲兵數萬,乃高句麗遼東道大軍總督所在。
作為當今天下,自認為基建第一的軍事強國,
高句麗遼京大營的轅門,自是雄偉巍峨。
四丈高的城牆,夯土黑木,上設箭樓望台,
長刀大盾,甲兵雄壯,旗幟連綿,獵獵作響。
“噠噠噠噠噠……”
一匹高大無比的棗紅馬,鐵蹄踏起脆響。
長須、丹鳳眼,身材巨碩的雄武之人,橫刀跨馬,威風赫赫而來。
在此將身後,數位大將,五十名護衛鐵騎,麵目冷厲,簇擁此人,進了營地。
一路策馬而過,校場上、行道中、崗樓裡,到處是高句麗軍隊崇拜的眼神,
淵蓋文!
此人乃高句麗眼裡的神話。
三十年前,百萬楚人來襲。
遼河龍刀,橫空出世,力挽狂瀾,敗儘天下高手。
四年前,大將軍淵蓋文更是率領高句麗軍隊,大破楚軍,飲馬黃河。
此軍事壯舉,對高句麗國意義非凡。
它標誌著,盤踞東北苦寒之地的高句麗人,終於擁有了進攻中原的能力,
入主河北,與中原強國扳手腕的時代已經到來。
東北寒冷,遼京帥營,乃為雙夾厚木結構,內中夯土填實,禦寒極強。
裝飾以黑白軍人風格為主,隻是多有一些深棕色的軍旗跟甲胄。
此刻,淵蓋文一身氣血沸騰,丹鳳眼掃視幾位大將後,
一路甲胄砰砰作響,大步流星,上了前方主位。
帥營裡,見大將軍來了,幾位高句麗重臣互視一眼,不再等待,
其中一個須發皆白的老將,站了出來,目光炯炯道,
“大將軍,兩件事。第一,大楚皇帝已經派使者渡海而來,我等不敢做主,隻得稟告將軍。”
“第二件事……”說這個的時候,老將軍楊萬春明顯猶豫了幾息,但依舊咬牙道,
“趙將童虎日漸猖狂,前幾日又來浪戰。乙支山勇太年輕了,自視甚高,被童虎所陣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老將軍楊萬春乃是高句麗楊氏掌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