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武七年。
隨著天下各大強國的細作,將一份份情報傳遞至君主的案頭。
東起高句麗,西至高昌,所有大勢力都知曉了一件事。
變天了!
聖武三年後,承平日久的天下,終於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曾割據蜀地的大將劉旭淵,被武衛大將軍餘建山擊敗。
自太祖皇帝起,一直詬病的龍興之地,會稽郡被金吾衛、巡衛、虎衛,三大軍團原玄武軍)聯合攻破。
會稽項氏,回歸洛陽宗室,楚國實現一統。
自此,大楚第十帝,聖昌皇帝完成了徹底的中央集權。
洛陽發出的帝令,將再無任何宗族能抗衡。
皇家與門閥共治天下的格局,被雄才大略的皇帝擊碎。
加之在聖武皇帝執政的過程中,
對楚軍征服的廣大中原地域,完成了耕地分配跟攤丁入畝兩項重大改革。
四年積累,這使得楚王朝的國力空前鼎盛。
楚聖武七年的賦稅,是聖昌帝二十年的四倍。
興洛倉、濮陽倉、保定倉……等等,大江南北,倉稟富足。
聖武皇帝項濟所能調用的軍糧數量,來到了恐怖的五百餘萬石。
這是聖昌北伐時期的六倍,且聖昌皇帝的糧食,虛數居多。而聖武皇帝,基本為實數。
如此強盛的物資,讓楚國萬裡疆土內的各大宗族,皆對北伐趙國,充滿信心。
司天監苟正,夜觀星象,發現紫薇星異常閃亮,
乃白虎吞天之勢,遂稟報祥瑞。
大恩寺住持了恒,更是看見皇家寺院。
一夜之間,枯木結滿靈芝,在枯木中心,有太歲出世,此為世有聖君之象。
洛陽的權貴豪族,當然知道這是方外之士的可恥行為,
但有一點他們是認同的。
楚國富足,古未有之。
聖武皇帝平定天下,一係列改革後。
中原楚國迎來了中興,大楚將成為一個長治久安,國力強盛的大一統帝國。
九月二十日,洛陽洪鐘嗡鳴不止。
有瓊宇樓文人看見,一匹匹快馬,馬蹄清脆,離開了洛陽鬨市。
他們帶著聖武皇帝的意誌,將去召集天下最強的十二衛將軍,共伐趙國。
此文人遙看洛陽,瓊樓玉宇,市坊繁榮,人頭攢動,喧囂熙熙。
遂有感而發,揮筆寫下盛楚一角。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聖武皇帝,權威赫赫,
口含天憲,一言而定江山。
洛陽帝令一出,大楚帝國的機器,在九月二十日之後,全力運轉了起來。
東起江州,西至涼州,南到交州,北到燕山,
數萬裡疆土,應皇帝令,無論小吏縣官,富戶庶民,皆忙碌了起來。
“奉聖武皇帝令,丹陽郡糧船沿運河北上,趕赴幽州保定大營。”
“奉聖武皇帝令,曆陽郡船隊沿運河北上,趕赴幽州彰武大營。”
“奉聖武皇帝令,關中、河洛、河南、兩淮等二十六郡,征發徭役、良家子五十萬……”
……
這是一場楚國的大遷徙,自九月二十日後,
各郡各地的楚人,就像小溪一般,漸漸彙集。
窮家富路,懷揣著封侯拜相美夢的年輕楚人,紛紛踏上征程。
這一代楚人對良家子充滿信心,根本不相信什麼九死一生的流言。
如果以前還是上官虎之流,一兩個拔尖的人物出頭。
那麼,聖武一代北疆集團,幾乎全部為良家子出身。
這使得庶民、流戶熱情高漲,辭彆父母,揮手妻女,踏上茫茫行軍路。
這些大規模北上幽州的楚人發現,過了長江之後,運河擁堵,隻能走陸路前往河北。
可過了黃河之後,連官道都擁堵了起來,車馬難行,人群川流不息。
封建時代,如此大規模的遷徙,是一次經濟的大活躍。
運河兩岸,隨軍行商,數以千萬計的楚人,將在這次北征中獲利。
楚人眼裡,聖武皇帝是千古明君。
他的改革成效是曆史性的,讓楚國再次煥發了生機。
良家子北上尋覓封侯的同時,
天下各江湖勢力,武道高手,也紛紛踏上追求榮華富貴的行程。
江南七派,自門主衛嘯楊死後,
一眾宗師高手,迫切需要證明江南武林的實力。
“爾等記住,此番北上,乃為國而戰,建功立業,剿滅惡趙!”
“謹遵師令,不滅周雲、妖婦,誓不歸來。”
“謹遵師令,不滅周雲、妖婦,誓不歸來。”
北派武林,蜀中劍道,荊州門派,皆是弟子數百,前赴後繼,踏上了旅途。
在江湖之中,若論弟子規模最大,當屬佛門。
趙王中原滅佛,已是佛家口中的惡鬼修羅轉世,
此番蕩寇邪魔,佛家子弟當仁不讓。
洛陽城,大恩寺。
國師了恒主持六寺會盟後,共同派遣三千武僧團,由厲尋章率領,北上屠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儘管江湖民間力量眾多,
可這些人的實力,是不上檔次的。
跟聖武皇帝的主力軍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揚州道。
金陵城。
昔日三萬巡防兵馬,已經全部被金吾衛大將軍孟百川解散了。
如今,金陵大營,乃是正兒八經的二萬官兵。
他們訓練有素,甲胄齊備,士氣高昂。
再不是童虎一人,就能一日打穿十三營的老弱病殘了。
楚國征南大軍以建業城為後方大本營,
此刻,金吾衛的輔兵後營,正在碼頭清點船隻,核對數目。
這一次,金吾衛北上,將會攜帶十二萬石軍糧同行。
金陵城外,大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