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
洛陽。
楚國膏腴之地,國家機器已經全力啟動。
自回洛倉、含嘉倉運出的糧食,一路車駕首尾相連,長達十幾裡,
運糧的民夫十分頭疼,他們趕著牛車馬車,從糧倉一直堵到碼頭裝船。
不少焦急等待的楚人馬夫,遺憾少掙了幾趟銅板的之際,
不禁感歎,大楚帝國,太宏偉了。
他們目之所及,洛河之上,船舶遮江,旌帆蔽日。
一船船軍用物資,過碼頭,上洛河,隨著滾滾黃河東進,沿大運河去往幽州。
聖武七年,楚國物資之盛,超越了任何一個朝代。
大楚皇帝的意誌,讓六千萬人的帝國,爆發無窮的力量。
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楚人自己。
河洛的天地之間,仿佛飄蕩著楚國官員的朗朗之言。
‘陛下有旨,為了子孫後代,不受關外惡毒趙人的邊害。’
‘楚聖武皇帝,決心奮九世之威,集全國之兵,北上滅趙。’
‘此國難當頭之際,楚國庶民當齊心協力……’
正當河洛楚人,出錢出人,排隊納糧交銀之時,
在皇城養心殿,紅牆金瓦深處。
翰林郎盧俊臣,正在為皇帝分析戰況,做最後的戰略大部署。
養心殿。
宮燈搖曳。
偌大的金磚透影宮殿裡,隻有商師成跟盧俊臣兩位帝國大才。
“此戰,乃國戰。楚國不可速勝,隻可慢戰。”
“大楚三路北伐,西路為左屯衛霍守易,中路為虎衛大將軍丁肆業,”
“東路則分三個戰場,分彆由餘建山、楊猛、孟百川、安慶、王武等人統籌……”
大殿禦窯金磚之上,隨著翰林郎官侃侃而談。
老邁的商師成,眼眸不禁閃過異色,
這個年紀輕輕的陰陽毒士,其兵法造詣,竟然在他之上。
經過他的剖析,楚趙兩國優勢劣勢一目了然。
此人的戰略,其實也很簡單,四個字,大勢所趨!
楚軍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戰爭初期,趙軍必然是大占優勢的,各個戰場都會被趙軍名將窮追猛打。
可不管靈武方向,還是並州山道,趙軍即使再強,也不可能突破。
當然,楚國突破就更彆談了。
因為野戰大概率是打不過的,戰場主動權會損失很多。
自聖武三年,趙王周雲率兩萬鐵騎,斬殺鐵力可汗後。
放眼六國,已經沒人敢跟趙軍打陣地戰了。
所以,盧俊臣眼裡,唯一能決定戰局的,隻有一個位置,
河北戰場!
四年前,趙王周雲就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哪怕玉璧城之敗下,趙軍依舊果斷出手,占據了遼東五郡。
但這些事情,同樣也在盧俊臣的預料之中,
甚至朱雀將軍全力經營遼地,也是楚國喜聞樂見的。
如今,楚國擺明了要拿遼東出招,就看趙王周雲接是不接?
如果不接,
趙國戰場無敵的威名掃地,苦心經營的遼東也將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果接,盧俊臣等的就是趙王接。
楚以幽州郡、滄州郡、易州郡,三麵環顧,兩層防禦,
一路城池烏堡推進,堅壁清野,跟趙國打消耗戰。
隻要楚帝能保障後勤,跟相對公平的軍功選拔製度,
那幾十萬泥腿子,不出三年,自然會打出一支百戰精銳。
到時候遼戰結束,前麵封的官職,再一個個收回就是。
盧俊臣這一招,用的是堂堂正正之道,
以國力取勝,以大勢壓人。
這種情況,商師成不管怎麼看,趙軍都是輸定了。
大楚物資充沛,撐得起楚軍海量的後勤。
聖武皇帝畢竟是馬上打的江山,其麾下大將眾多,足以完成此戰需求。
“臣還有兩個細節,不知當講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