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涇河之畔,烈日黃土下。
一位麵色黝黑的老農,揮汗如雨,辛勤的勞作。
他是佃戶的孩子,家徒四壁的他,早早學會了當家。
好在自幼機靈,學什麼都快,乾活做事總比彆人好。
同樣是打山,他背出的柴薪又多又好,地主老方家很中意他,總是優待他們家。
老方家的宗族長,是個和善的老頭。
他沒事就會去田地逛逛,人也大方,偶爾拿點粟餅給孩子們吃。
遇到災年,更是會借佃戶租子。
老宗族長的想法很簡單,方家村好了,他們家才能更好。
若是方家村都破敗了,那他們也就離破家不遠了。
老農靈活肯乾,後來在方老爺倒騰下,娶了大房丫頭,那是個好生養的大屁股女人。
開枝散葉後,老農一直以老方家為榜樣,
他告誡孩子:思事之變,勞事之勤。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
老農一生勤奮,留下了十六畝地,跟家族的傳承之道。
在長達幾十年的耕農時光裡,老農還總結出了一套精耕細作之法,用以發家致富。
三個孩子也爭氣,都繼承了他的優點,家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後來,方家出了個紈絝子弟。
此人日日逛柳樓,天天去賭場,身邊全是地痞流氓阿諛奉承。
時日一久,他氣死了老方家的宗族長,將六百畝田地,敗的乾乾淨淨。
老農的孩子,如今已經頗有富餘,他們三兄弟一合計,決心買二百畝方家地。
後來的日子,那是真的苦。
初當大富戶,老農的孩子,既要應對鄉紳縣官,還麵臨地痞惡霸的騷擾。
可苦心人,天不負。
最艱難的時候,老農家的三個孩子,在地裡揮汗如雨,如牛一樣勞作。
終於,勤勤懇懇的耕讀之家,出了小麒麟兒。
老農的十四孫,不僅繼承了家中的堅韌,還在聖人之道,治事之言上,頗有建樹。
而老農後人,也一直秉承著老農的家訓,
更在此基礎上,恩澤他人,與佃戶多結善緣。
後來,天下亂了,到處在打仗。
老農一家頗有威信,遂開糧聚兵,自守一方。
幾年之後,來了一支紀律嚴明的威武之師,那個義軍首領說。
天下是天下人的,他要與門閥大族共治天下。
老農的孫子沒有任何猶豫,率領族人,加入了義軍。
大楚天下,這些出類拔萃的宗族還有很多,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稱,
兢兢業業的宗族永遠占大部分。
可這些人是不會發聲的,
所以朝堂之上,才是諸多魑魅魍魎,害群之馬的聚集地。
恪守家訓,造福一方的權貴,才是大楚的基石。
如今過度殘殺他們,那就會造成楚國根基動搖。
要知道,活不下去的時候,連愚昧的庶民都知道反。
難道實力、魄力,遠遠強過庶民的宗族權貴不會反?
“行了,這祖輩們的故事嘛!商某比你更清楚。”
“甚至說,朝堂裡的老狐狸……能看到這些的,十之七八吧。”
皇城巍峨,宮殿林立。
亭台樓閣,美輪美奐。
養心殿靠著乾政殿,
從東側小門,崔中書看見了千步禦道上,熙熙攘攘上朝的官員。
他們朱紅官服加身,享受人間富貴。
三五成群,或交頭接耳,或高談闊論,稀稀散散的進入乾政殿。
禦道廣場,三千禁軍,挺拔如鬆,
帝國虎衛的甲胄,在陽光下,泛著陣陣鱗光,就像那天兵天將,高在雲端。
大楚帝國,兵精糧足,五十萬主力軍,正值強盛無比之時。
“崔右相,何必呢?你這樣的肱骨之臣,圓滑一下不好?這次皇帝是真的很氣憤。”
“不過右相倒是不怕,畢竟北疆集團,五姓望族還在,就當靜心讀幾天書吧。”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些話,商師成是不會說的。
在他看來,崔中書這次的行為,絕對是為國為民,
但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啊。
真話又有幾個人能聽的進,尤其是項濟這種起於微末的皇帝。
楚國現在的情況,乾了幾十年內政的商師成,還能不知道?
皇帝已經完成中央集權,口含天憲,一言九鼎,
他的確是百年內,大楚權威第一的皇帝。
可項濟這個馬上皇帝,登基七年,就有六年在打仗。
趙王時期,西擊吳元昊,東滅宋國、偽楚,前後打了兩年。
劉仁基時期,又是三大異族南下,關中河北淪陷。
如今,好不容易滅蜀滅江南,天下穩定了。
按道理,確實該休養生息,鞏固勝利成果的時候。
“一般來說,是該這樣。可聖武一朝,國力空前強大,就算失敗一兩次,也影響不了國運。”
“哎……”說到這裡,商師成望了望崔右相,不禁歎息一聲,
“可若是為了那些虛無縹緲的事,忤逆皇帝,把自己賠進去,那就是天大的不值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