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道,
河間府。
華北大地,土地平曠,一望無際,乃天下糧倉之地。
這是一處無名的平原地帶,兩支數千人的軍隊,在此紮營,等待數日了。
此地為安慶所選,之所以是這片平原,
因為楚軍曾經在此跟高句麗決戰過。
巡衛大將軍安慶,對此地了如指掌。
平原地帶,一覽無遺,也不可能有軍隊能偷襲。
此刻,河間府一路楚軍營牆高聳,望樓林立,旗幟飄飄。
數千人的軍營裡,巡衛大將軍安慶,站在東轅門樓上,
這是一座巨大的轅門連廊,
在西側是易州巡衛,在東邊則是幽州玄衛。
楚聖德元年,駐紮在河北的兩支楚國北伐大軍,被楚國跟趙國,一件件大事情給搞懵了。
安慶跟夏侯傑,還兢兢業業的等待北伐。
沉寂在他們隻是楚國的一方將領裡,根本沒反應過來,
從中原出現三個皇帝開始,他們就已經成為一方諸侯了。
轅門連廊上,巡衛大將軍安慶眉頭緊皺,望眼欲穿。
第五天了,
等了五天,丁肆業還是沒來!
武衛大將軍丁肆業,沒有理會安慶跟夏侯傑的書信,選擇了不來河間府。
“丁肆業這個王八蛋,當年不過是代郡的小小客將,如今不管昔日皇帝死活了。”
“狗日的,他哥丁撼山就不是東西。早就看出這對兄弟都是腦生反骨之人。”
安慶身後,河內郡安家村的幾個族人,對丁肆業怨氣很大。
在他們看來,這些後麵才追隨項濟的人,都是沾了他們的光。
如今一個個當上高位大將了,就忘了項家的本。
楚軍轅門,
北風呼嘯,旗幟瀟瀟。
身覆玄甲的安慶,扶著轅門樓欄杆,心裡感慨萬千。
他覺得這一刻,是從軍十年來,最孤獨的時候。
曾經,在安家村的田埂上,
那個頂著雨水搶收麥子的七皇子,原來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當然,曾經在田梗村頭,笑嗬嗬背麥子,偷祖父濁酒喝的農家漢,也已經離他好遠好遠。
如今,安慶的身份已然改變,
無論他願不願意,作為最初五百護衛兵,僅次於孟百川的人物。
他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項濟河內郡人的領袖。
包括曾經崔浩、江祿這些人,都是以安慶馬首是瞻。
天下大亂,巡衛大將軍安慶,幾乎全盤接受了河北楚軍的遺產,
他麾下有巡衛精兵兩萬餘,各地郡兵六萬,良家子五萬。
原本隻是盤踞彰武大營,雄踞易州。
但隨著亂局發生,周邊的真定郡、高陽郡、中山縣,還有鄴城,
各方宗族都急需安慶,這支紀律相對嚴明的楚軍進駐。
於是乎,在安慶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巡衛順勢占據了河北幽州以西的廣大地盤。
成了雄踞易州、真定州、高陽郡,中山縣、鄴城,
幅員千裡,人口數百萬的強大割據勢力。
而這些州郡的各家宗族人才,也爭相進入巡衛體係,
成為了一個個文官,將河北道西五郡,牢牢的連成了一個強大的集團。
幾個月前,安慶還在為戰事擔憂,
易州兵馬,雖然還算不錯,
但跟趙國大軍對戰,還是差很遠的。
可楚聖德元年之後,安慶不用再考慮這些了,
因為有情報顯示,趙王周雲,舉國四十餘萬大軍東征高句麗,
現在應該在遼陽一帶跟高句麗打上了。
先不說高句麗兵強馬壯,主力軍十幾萬,兵馬二十多萬,趙軍能不能打贏。
就但凡通曉兵事的將領都明白,
高句麗那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又臭又硬。
當年,聖元皇帝百萬大軍都沒拿下,趙王周雲竟然放著中原不取,選擇跟高句麗死磕?
到底是趙王太自信,還是趙軍太自信。
他們就一點也不擔心,在趙軍進攻高句麗的這段時間,楚國聖德皇帝一統江山,重現聖武王朝嗎?
河間府,楚軍大營。
正當巡衛大將軍安慶,還在思索趙王東征之事的可行性時,
一隊兵卒甲胄響動的聲音傳來,
轅門被鐵靴踩踏,幽州玄衛大將軍,夏侯傑來了。
“安大將軍,丁肆業不用等了,他不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