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內,趙軍必須把外患清掉,先難後易。如此才能立萬世之功。”
說到這些,周雲也仰天長歎,拍了拍保爺,無奈道,
“此刻咱們是艱難,可難在當下,卻是功在千秋!”
大殿裡,這些人不是劉庶和李宣,甚至不是劉忠武。
否則,他們早就能看出來,周雲從四年前就想收拾高句麗了。
趙帝負手而立,其實他也明白,在趙國兵將們的眼裡,
甚至覺得武川臥龍,是不是對這個盤踞在東北的政權,太過於敏感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他們不知道,自古東北一入關,就是河北大地。
有東北後方做基地,河北為前鋒,進可攻退可守。
而中原民族失去燕山防線,廣大的河北地區,
不但不能成為糧倉,反而會進入無休止的戰爭,那樣將會疲於奔命。
大戰略下的劣勢,很難以人為意誌轉移。
曆史上,北周柴榮就清晰的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解決了南唐和蜀國的掣肘後,
立刻集中五代時期的開封精銳禁軍,北伐遼國,意圖恢複燕雲十六州。
可惜,天不佑中原,柴榮年僅三十九歲就駕崩了。
後繼者趙匡胤不得不采取趙普的策略,先南後北。
實際上,宋祖被群臣裹挾,在同意先南後北的大戰略後,就已經心灰意冷了。
這種失敗,是不以人為意誌轉移的,那是必然不可能改變的。
夫戰勇氣也!
人人都是地主老財了,指望這些人能剿滅當時的遼國?
趙帝行宮,
十幾個內政官員低頭,顫顫巍巍的等待。
主位上,周雲拿到了他們的結果。
趙帝目光如炬,掃視之後,基本了解了趙軍糧草的窘境。
兵神係統測算是四個月,但後勤主官給出的是三個半月。
雖然前後差了十五天,但周雲知道,這是正常現象。
因為糧官算糧不可能滿算,他一定會拋出去一些,
很多損耗他也不可能計算明白,這也是慣例。
“陛下,三個月的糧草已經很緊了,從平城運糧過來就要三個月。”
趙帝行宮,羅浮山周氏家主周伯,起身行禮,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這段時間,周雲對本家兄弟的照顧是很明顯的。
兩千兵馬,交由楊延帶著訓練。
周伯本人也在管理後勤事務,鍛煉其對大事的掌控經驗。
“保爺,”主位上,周雲轉頭看向保爺,歎息一聲,開口道,
“通知定襄、平城等地,準備第二次運糧。”
第二次運糧?!
自古征戰,最怕的就是多次運糧,因為這代表了國力的巨額消耗。
趙帝行宮,就在幾個大將跟一眾趙官愁眉不展之際,
大殿外,響起了砰砰的腳步聲,一位傳令兵朗聲道,
“啟稟陛下,楊延將軍要求增派糧食十萬石。”
“仆從的各族跟庫莫奚,不要銀錢,隻要糧草。”
遼東的北風,
帶起雪花,自天穹飄下。
順著天穹的視角,一路向南,
此刻,中原大地慘絕人寰之事,頻頻發生,
各地兵卒正在慢慢失去禁錮,大江南北一片混亂。
為了迎接有可能發生的軍閥混戰,
各宗族都在肆無忌憚的壓榨民力。
因為天下的將門宗族都不傻,如果他們贏了戰爭,自有大儒為勝利者辯經。
如果他們輸了戰爭,那就算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又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就在這江山動亂,禮樂崩壞,道義淪喪之際。
燕山以北的趙帝周雲,卻在做著大一統王朝才能完成的戰爭。
北疆,東西兩路大軍,同時討伐中原民族的兩大世仇,
元始元年,三月。
在遼東,趙軍主力與異族大軍,正殺得天昏地暗。
而此刻,趙帝周雲跟曆史上,所有想要征討高句麗的英雄人物一樣,
即將陷入第一次糧食危機!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