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元年,
趙國西路軍元帥王右寧,奉趙國皇帝命令,
對金真可汗等草原十五部,展開了毀滅性的打擊。
其麾下白狼將軍周言,豪氣蓋天,他率精騎迂回到草原腹地,三戰三捷,橫掃漠北。
此漠北大戰,消滅了突厥國的軍事力量,徹底毀掉了草原帝國的根基。
將中原民族失去了三百年的河套地區重新奪回。
這一於天下而言,堪比封狼居胥的豐功偉績,
卻被平天、聖德、光武等中原地域的統治者,選擇性的無視了。
甚至在開封、洛陽等地,還出現了彆樣的言論。
他們高高在上的認為,隻不過是聖武皇帝打斷了突厥人的脊梁,這才讓趙國的泥腿子撿了便宜,
有關北方戰局的事情,各郡各城官府邸報,避而不談。
他們反而一直在強調,趙帝剛愎自用,困於鞍州郡,即將步聖元皇帝後塵。
更將龍驤軍至今沒有攻陷的玉璧城,作為西線軍的恥辱,
認為草原人隨時能反擊,趙軍的勝利隻是暫時的。
當然,這一切都是有淵源的。
中原豪族一直就對邊鎮宗族有偏見,認為他們毫無禮儀,也沒有傳承,
都是中原鬥敗的下等宗族,才去的地方。
因此,河洛、開封、兩淮、江南等地,他們普遍輕視關外趙國,認為趙帝窮兵黷武,難以持久。
但真的假不了,趙軍滅國突厥,如此赫赫武功,
還是有不少見識卓越的豪強,心中有數,
但迫於各地大環境,他們不敢發聲而已。
尤其是在各邊郡將門之中,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突厥勒爾渾部是中原民族最強的對手,跟西突厥、高昌這些勢力,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如今趙人能贏,說明天下金龍氣運,趙國平城已得五分了。
“溝渠要修好,涼州有很多雪山融水,要是利用好了,能產出一些糧食。”
“好的尹大人,您老放心吧。這裡日頭毒,您去陰地休息。”
涼州郡城武威,
被聖武皇帝貶來的尹翰林,已經完全適應了此地的生活。
他一身粗衣,額頭黝黑,但卻看上去精瘦,身體硬朗著呢。
事實證明,當年能以寒門子弟,考過楚國科舉的人,還是有點本事的。
尹仲文編修的石羊河流域水文冊,給涼州地區的農業,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如今,他深受趙國平城的啟發,認為武威城水文條件再差,也跟平城差不多,
平城能自給自足,成為趙國產糧區,武威城的涼人也可以。
黃沙漫漫,
煙塵滾滾。
一陣清脆的馬匹嘶鳴聲後,尹仲文聽到了耿湯,那個老東西的笑聲。
塵土嗆到了尹翰林,他沒好氣的鄙夷耿湯道,
“怎麼?耿大人又新納了一房小妾,如此猴急。”
“非也非也,”耿湯在自己人麵前,沒什麼架子,一直很隨意,
他此刻,毫不在意尹仲文的調侃,
而是激動的來到老翰林身旁,告訴了他一件大事。
“趙軍打贏了漠北之戰,東突厥已經沒了。哈哈!”
“色楞河、勒爾渾河,還有南王城,今後都是中原民族的了。”
“真……真的!”黝黑的尹仲文先是一愣,隨後激動的跳腳道,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勒爾渾。”
“好好好,不愧是我族軍神。這武川周雲雖然懼內,但打仗還真是厲害。”
涼州兩山夾一川,
祁連山、龍首山護衛,形成天然屏障,
中部有一平坦綠洲走廊,武威城即建於此綠洲之上。
石羊河邊,似乎還飄蕩著絲綢之路,悠揚的駝鈴聲。
老將軍耿湯和一眾涼州子弟,由衷的慶賀趙國平定世仇突厥。
隻是歡呼之餘,耿湯內心不免有些沒落。
他耿家乃楚國的世代將門,雄踞武威,
武川李氏,不過百餘人的小小宗族,如今卻成大趙國。
可惜,涼州遲遲沒有周雲、陸長生那種絕世兵家,隻能說時也命也!
如今趙國一統北方,大有鯨吞天下之勢。
隻是趙國大將眾多,將門宗族林立,他們容得下涼州人嗎?
涼州節度使,乃楚國所封,世襲罔替,不知道在趙國還行不行。
若是趙軍想強壓數萬涼兵,那耿家麵對西突厥沒有軟,麵對趙人當然也不會慫。
如今這天下,楚未亡,趙將興。
時局撲朔迷離,將門耿家,該何去何從啊!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而這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更是被稱為塞上江南,
靈武郡吳氏,作為割據力量,可謂得天獨厚。
靈武地勢險要,山河四塞,卻有一能養活十數萬人的黃河穀地。
自古易守難攻,很容易形成割裂勢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