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元年,夏。
時令七月,聖武皇帝死後就九個月,
天下局勢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在中原,南陽、開封兩強的戰爭,其結果讓人大跌眼睛。
擁有正統之位,麾下金吾衛、羽林衛,及開封中原軍團的聖德皇帝,竟然在梁楚之戰中一敗塗地。
當然,與其說是梁軍打敗了楚軍,不如說是楚國兵卒,打敗了楚軍。
巨野之戰中,原虎衛軍卓神通的族弟卓庸,由其族叔房氏做保,接受了蕭梁的冊封。
他率領三千虎賁,襲擊了孟百川的糧道,占領鄭陽倉。
這一零星的郡兵動亂,竟然讓數萬楚軍,在鄭陽倉束手無策。
卓庸的反叛,拉開了中原反楚的序幕。
一個月內,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聖德皇帝的政權,似乎在頃刻之間崩騰了。
在中原各地,因為楚國田稅,苦不堪言的百姓,
紛紛殺官起義,推翻了楚國的統治。
攤丁入畝?!
數百萬農人對此怒不可遏,律法上的十稅一,不過兩鬥。
但實際上,一畝地竟然要交稅一石五!
農家耕田苦,早黑人已到,晚黑人方歸。
兢兢業業,糧食的七成被官府拿走,就這樣苟活,也就算了。
可地主權貴,娶走大女兒還不算,連小女兒都盯上了。
小鬥借糧,大鬥收。老牛出去,算新牛……等等,
此種種惡行,中原楚人苦暴政久矣。
恰逢此時,南梁皇帝蕭漢,於巨野池,祭祀天地,割掌立誓。
攤丁入畝,永不加賦。
中原各族,田官歸籍,蕭梁決不改變。
梁帝的政策很高明,既安撫了中原民心,又籠絡了中原豪族。
遂從五月下旬起,此政策立竿見影,
由梁國丞相楊重樓所率領的軍隊,整個河南道幾乎傳檄而定。
大軍很快占據了汝寧、許昌、陽城、東平、魯國……等,中原十一郡。
梁國的版圖,轟然之間,龐大了十倍,
南陽蕭氏,也由一方割據勢力,成為了天下舉足輕重的力量,甚至極有可能是奪神器的勢力。
而就在這開封聖德皇帝的關鍵時刻,
羽林衛楊猛因登封縣、朱仙鎮,楚國放縱兵卒洗劫一事,跟趙皇後與孟百川徹底鬨翻。
遂於六月十三日,率領衡州郡本部七千精銳,南下洞庭,投奔長沙郡的聖洪皇帝。
與此同時,盤踞壽春郡的驍衛大將軍王武,
在開封失德後,也不再猶豫,派遣使者前往長沙,尊聖洪皇帝為國君。
中原梁楚之爭,從南陽郡對開封郡,
正在慢慢變為,南陽郡跟長沙郡的戰爭。
而正當中原軍閥混戰時,趙國東西兩路大軍,無聲無息中,都取得了大勝。
趙帝周雲攻克白岩、安市兩城,行宮移至蓋州,並設下蓋州大營。
此刻,趙軍已經深入遼東千山,其前方騎兵,飲馬鴨綠江,威壓高句麗。
而在西線,曆經四年的軍事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