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關中。
長安郡。
渭河南岸,正月十八日,卯時三刻,
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時,
巍峨的舊宮牆下,隊官的喊叫此起彼伏,
黑壓壓的人群,淹沒了斑駁的宮牆之外。
漢未央宮前,老槐樹上,全是趙軍新掛的山川旗帶。
十幾個老道士,似乎在進行神秘的儀式。
他們手持銅鑼,口中念念有詞,說一句,敲一下。
十幾麵銅鑼,被敲得震天響的同時,
幾十個身著錦衣的太監,則是舉著描金大牌,一路揚長而起。
這些大牌上,分彆是各路神佛,與中原民族的曆代帝王名諱。
“嗡嗡嗡……”
“咚咚咚……”
三千雄壯至極的龍驤趙軍,鮮衣怒馬,目光灼灼,有節奏的抬起長戈。
在黃道吉日,帝業吉時,趙軍吹響號角,打起戰鼓。
大將青龍,馬蹄清脆,汗血馬驚驥都掛上紅花。
李興則是一身騷氣的百花玄甲開路,緩緩走到了隊伍主位。
在他身後,跟著十二名儀仗騎兵,都是軍中雄武英俊之士,
當然,甲胄都穿的極為誇張,引得不少小媳婦大姑娘,眼睛都看直了。
“帝道南遷……閒人避讓!!”
“帝道南遷……閒人避讓!!”
“帝道南遷……閒人避讓!!”
清晨,趙軍的喊叫聲,驚起了滿城寒鴉,
那漫天盤旋的鳥獸,與滿長安城百姓的議論聲,攪作一團,喧囂不止。
從未央宮到長樂宮,再從長樂宮到桂宮,一路上,人頭湧動,層層疊疊。
看熱鬨,一直都是中原民族的優良傳統。
尤其是這種趙軍還丟紙糖、丟銅錢的熱鬨。
那是十幾萬長安百姓,幾乎站滿了大街小巷。
圍觀的人們紛紛踮腳張望,孩童騎在父親肩頭,女兒抓著母親的褲腿。
有些頑童手裡攥著沾了糖霜的芝麻餅,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前方,
那裡有數千威武的趙軍,就像話本裡的天兵天將。
趙軍中央,有一座龐大的神台。
是的,神台。
三丈寬的青石路上,三十六名軍中壯漢,抬著朱漆神台,一路緩緩而行。
金線繡成的八卦圖,在晨陽中流轉,閃爍神光。
神台簷角,兩端係著的幾十個銅鈴,叮咚作響。
玄真國師一改往日的猥瑣,此刻仙風道骨,引得長安趙人頂禮膜拜。
他周身道家真氣流轉,玄色道袍,無風而起,好似神仙下凡。
牛鼻子老道身後,跟著十二名小道童,
個個頭戴蓮花冠,手持桃木劍,
他們劍穗上,綴著的五帝錢,在風中碰撞出清脆的聲響。
趙元始二年,正月十八日,
乃是一個曆史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