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上人。皇帝行宮就在城外,今日必須打起精神,漿要給夠,磚要扣好。”
“誰特麼要是掉了鏈子,老爺沒命,你們找鬼要錢去吧。”
“狗日的,你的磚要是再掉,老子跟你拚了。”
遼東道。
丹東郡。
東城樓上風蕭蕭,
此去中原車馬遙。
趙帝周雲一身朱紅襆頭趙裝,隨著八瞎子幾人,
就像是老管家跟少爺一樣,在秦寄等親衛的陪同下,
默默的走在丹東的城牆,做最後的巡視。
這裡人頭攢動,吆喝聲、叫罵聲,木質機器與夯土之聲,不絕於耳。
丹東兩丈寬的城牆上,趙國東部各民族都有,
契丹人有,庫莫奚有,連室韋、高句麗人都有。
趙國修建丹東關,雖然征發了十萬徭役,
但同時,也必須外包出去很多事務,
一則能讓趙國空出人手,二則也能讓遼東各族掙到一定的銀錢,置辦家業。
有恒產者有恒心,這是穩定邊疆的根本手段。
其次,丹東關太大了。
一座周長二十八餘裡的城池,占地足足一萬八千餘畝。
即使動用十萬人,光是地基、排水、燒地等等事務,就需要消耗大量人力。
丹東關借鑒了高句麗山城的部分功能,
其城內有引流渠,還有數量可觀的耕地、牧場,足以形成一個長期堅守的城池。
“陛下。河北要是贏了,瞎子想安排十萬流民,到丹東來填關,將這裡趙人少的情況改一改。”
不同於趙帝周雲的淡然,佝僂的八瞎子,顯得很急躁。
官靴踩在滿是冰渣的雪道上,噗噗作響。
趙國各地的情況太壞了,周雲聽人說,瞎子已經幾天沒睡好了。
遙望大江,迎風而立的周雲,
聽了此話後,星目如炬,朗聲道,
“民不貴多,而貴強。若是十萬人一盤散沙,亦或者上官把趙人當成奴隸,再多也是朽木,一推就倒。”
“丹東守將,你跟皇後還有老當家議一議,看看誰合適。”
說到這裡,趙帝周雲斜了一眼瞎子,
“多選幾個人,朕再考究考究。丹東這一塊,形勢複雜,要一個政治手腕高的守將。”
丹東守將的人選,八瞎子沒興趣。
特麼說是個封疆大吏,狗日的跟流放一樣。
這就是個得罪人的活,彆說是他,趙地大族,都沒人想管。
何況,更重要的是,
眼下丹東的事情,還得排在後麵,
趙國在大局上的頹勢,令八瞎子寢食難安啊。
“陛下,丹東守將咱先不管,用不用發飛鷹,征召五郡子弟集結。”
“關中已經被餘建山切斷了,雍涼二州趙軍都分開了。”
“河北保爺……那蠢貨打的什麼東西,真是麻煩事太多了。”
其實也不怪八瞎子這幾天睡不著,實在是消息太壞了。
河北戰場全線劣勢,
梁標、程慶太讓人失望,在渤海郡,再次輸給了南野,
致使十幾萬渤海庶民,遭到了齊王軍隊的荼毒。
宋軍與魏軍,在鄴城一帶,自東西兩側,夾擊伍剛和田郡,
雖然目前,朱雀軍的戰報沒有傳來,
但料想,情況也應該不太好。
城樓上,人聲鼎沸,打擊夯土之聲不絕。
很可惜,瞎子並沒有聽見,二當家增兵的聖言。
這件事情,趙帝周雲沒有猶豫,他抬手阻止了瞎子,淡然道,
“不用,五郡子弟該征的也征了,再征沒必要。”
西線二十萬,東線四十萬,足足六十萬趙人,參加戰爭。
這對一個核心人口,隻有三百餘萬的政權,是何等的窮兵黷武。
要知道,趙國能借的兵都已經借了。
草原征發了五六萬騎兵,還向丁宏度借兵兩萬。
再借就要起反作用了,實在是各地都沒兵了。
“嗡嗡嗡……”
“咚咚咚……”
遠方,丹東城外,趙軍朱旗如林,
戰鼓打響,號角嗡鳴。
駐守在丹東關的雁門郡兵,已經慢慢集結完畢,
趙國子弟踏著整齊的腳步,源源的不斷出城,
他們將要前往蓋州大營集結,
遼東兵馬集中後,皇帝周雲將率領他們前往關內作戰。
眼看遼地趙軍要走了,幾萬丹東郡的子民,壺漿簞食,站滿了城道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