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二年,七月。
梁趙河北之戰,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曾勢如破竹的宋國寧則、齊王南野,遭到了趙帝周雲精銳騎兵的強勢打擊。
武川雄主周雲,東征高句麗的歸來,
雖然行宮龍駕尚在幽易之地,但數支先鋒虎狼,奔襲而去,已經撕咬上了宋齊兩國的血肉。
在呂公莊、在韓縣、在巨鹿澤、在渤海……等等,
程伴先、許阿敏、嚴莊等北疆少年子弟,驍勇善戰。
騎二營名將李泰、十二營猛將上官定方,則是直接襲擊了宋國跟齊國的主力。
但令天下群雄不可置信的是,步騎完整,兵馬眾多的宋齊大軍,
在趙軍狼騎麵前,似乎顯得異常弱小。
無論是擁有梁國第一勇士蕭蓋的宋軍,還是在平原、樂陵所向披靡的齊軍,皆是一敗塗地。
如此多番打擊下,河北趙軍,勢如破竹,戰線短時間內,推進速度極快。
河北戰場,軍神周雲對趙軍的作用,是肉眼可見的。
趙軍三十餘萬兵馬,迅速重新調整,形成了左朱雀右玄武,趙帝在中央的推進陣型。
南征元帥李保降職為趙軍西線都督。
率領朱雀軍及趙國北疆子弟,負責高邑、洺州、邢州、鄴城一線的戰事。
玄武將軍楊延,則率領東線主力軍,負責渤海、平原、樂陵一線的戰局。
趙帝周雲,率領六營帝軍,坐鎮河北中路,進可南下,退可隨時支援兩線趙軍。
戰場上,趙軍一支支精銳騎兵發難,宛如尖刀,插進了宋軍、齊軍的後腰。
這些行為,直接導致宋國跟齊國,在河北劫掠的大量財富、人口,
除黃河沿線外,其他都無法帶走了。
這些飽受屠戮殘害的河北之民,尤其是河北權貴,再一次麵對攤丁入畝,十七斬、二十三法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接受。
見識了地獄,方知道法度與秩序,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冀州民情的變化,為趙國後續治理河北,發展河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於朱雀將軍李保兵敗,到底是巧合,還是趙帝周雲有意為之,
成了趙元始二年,曆史永遠的謎題。
人們隻知道,自趙帝周雲抵達河北後,
短短十幾天內,宋王、齊王軍隊,一敗再敗。
接連丟失了河間郡、渤海郡、巨鹿郡、清河郡、信都郡……等十二郡膏腴之地。
宋軍屯兵魏州,隨時打算過徒門渡,南下開封逃跑。
齊軍同樣屯兵平原,也在黃河渡口,做好準備,事不可為,就離開河北。
其實,打從一開始,無論是宋國寧則,亦或是齊王南野,他們都沒有長期占據河北的打算。
周雲主力軍的威壓,實在太大了。
至今天下沒有任何勢力,敢於跟趙帝統領的三十萬主力交鋒。
所以,開封郡勢力也好,北海郡勢力也罷,
他們都隻是想掠奪河北資源,從而強大自身。
中原天下,自聖昌二十年開始,到趙元始二年,
整個萬裡江山,已經打了足足十一年的戰爭。
此刻還能留存的強大勢力,他們在決策上的能力,都是不弱的。
麵對不可撼動的強敵,選擇躲避,保留實力。
在軍事上來說,並不可恥!
河南道,
陽城郡。
此地是河南第二大城池。
除了得天獨厚,勾連南北,四河過城的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