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二年,八月。
華夏的糧倉冀州,成了金戈鐵馬,兵卒縱橫的混亂戰場。
當世兩大強國及其附屬勢力,趙兵與梁卒的拚殺,
東起樂陵,西至鄴城,長達千裡的戰線,都是驍勇之士的戰場。
以朱雀軍、玄武軍、趙帝親軍所形成的趙國軍事集團。
與以魏王、宋王、齊王,梁軍中原本部所構成的龐大力量,圍繞著黃河沿岸,展開了國本血戰。
趙國的軍事目的很簡單,全據河北,至少以黃河為界,打服梁國。
且在關東戰爭結束後,趙人必須立刻將軍事力量,調往西部,
因為楚將餘建山跟西突厥達頭皇帝,此刻占據了關中、涼州兩地,絕對的兵力優勢。
而之不同的是,梁國的大都督楊重樓的任務,就低了很多。
光武皇帝聖旨已經說了,抵禦北胡政權。
抵禦就行!
即使梁軍擁有三王,二十餘萬兵力坐鎮東西兩線。
還擁有九萬四千人的主力軍,八萬人的郡兵,十二萬出頭的中原宗族將門子弟。
哪怕是足足五十二三萬戰兵,堪稱百年來,除太祖項衍時期,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但麵對軍神周雲,沒有任何人對戰爭有過多期待。
在梁國高層眼裡,隻要能抵抗住周雲,就是勝利。
哪怕是對其造成困擾,最終梁軍損失慘重,退回黃河,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隻要達到這個最低限度的軍事任務,
趙國就將要陷入戰爭泥潭,關中、河北,東西兩路的劣勢,將會讓趙人首尾不得相顧。
在大戰略上,楚梁合力,對抗強趙,依舊是國策。
蕭梁跟項楚,將會慢慢蠶食掉武川勢力的戰爭潛力,最終贏得勝利。
傳聞帝都洛陽,梁光武帝蕭漢,在乾政殿跟文武百官,
日夜不休,足足議政二日,才最終下定決心,出兵河北。
這場河北爭奪戰,
乃是中原梁國,用舉國之力,對趙帝周雲,以防禦為目的,所打的進攻戰。
然而,一切的走向,
似乎超脫了所有人的預料。
大都督楊重樓,所展現的兵家實力,似乎不亞於武川臥龍。
梁軍的戰力,更是令天下群雄側目。
梁趙兩國,龐然大物,
河北戰場,滾滾大勢,自有英雄出頭。
元始二年,八月二日。
在博州郡,井店縣,
第一個與趙軍主力發生衝突的,便是梁國虎豹軍。
井店縣外起風沙,梁軍虎豹遇強敵。
虎豹將軍侯俊,在井店縣立下帥台,與趙帝十八營的旅將譚狄、劉潮生,決戰井店平原。
狹路相逢勇者勝。
這一戰,自清晨打到下午,雙方可謂勢均力敵,難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