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九月,河北道依舊炎熱。
有民夫運糧途中,死於暑害,各郡屍體漸多,恐生瘟禍,當地官員遂焚之。
自汲縣前往魏州前線之地,原本尚好,沿途均有夯土烏堡避暑。
然烏堡有限,卻糧兵眾多,加牛馬牲畜,自是遮蔽不足。
各州郡河道低淺,取水困難,暑害之危,日趨嚴重。
中原各郡,更是苦不堪言,
自陳留、南陽等地出發,運抵陽城的糧草,十之二三,
若縫惡吏,欺上瞞下,趁機謀奪國財,將禍患移於庶民,
臣恐有人趁機做大,發黃九之事……】
河北道。
魏州城。
九曲黃河萬裡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八月二十四日,在一切都準備妥當後,
儘管梁軍內部有大量閒雜的聲音,
可楊重樓依舊展現了強大的戰略定力。
梁國大軍,按預定計劃抵達魏州城,並沿黃河立下魏州大營。
此刻,梁趙之戰,已經爆發月餘,
雙方兵馬在黃河沿岸州郡,大小幾十戰,互有勝負。
起初,趙國騎兵集群出動後,給梁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他們一度在魏州、博州肆無忌憚,
襲擊各處梁軍據點、後勤部隊,以及糧草輜重等物。
但梁軍是組織力強大的勢力,隨後很快就做出了反製。
左神武軍三營騎兵,應大都督令,
對趙國騎兵,依托大營展開對攻。
同時楊重樓,還趁機集中了隨軍各族的騎兵,編練了一支萬人預備鐵騎。
一則,借機進一步掌控大軍,
二則,為後續戰爭做準備。
梁軍又在汲縣到魏州城,魏州城到博州城的官道上,大肆修建夯土軍營。
十裡一營,千裡烽火,一旦被襲擊,各處梁軍皆知。
如此情況下,趙軍騎兵的突襲漸漸疲軟。
尤其是新鄉縣一役,虎衛軍卓庸提前設下口袋,
趙騎鑽入之後,留下了上千具屍體,才突圍北逃。
眼見打軍隊是不行了,趙軍立刻改變戰術,重點襲擊梁國民夫。
既然控不住梁軍兵力,那就去壓製梁軍的後勤。
總之,趙軍二個裡麵,肯定要打一個。
趙軍先後在西陶、延津兩地,取得大捷。
不僅掠走糧草十萬餘石,還帶走了民夫徭役七八萬。
但這種情況,也沒有持續多久。
梁國右神軍出動了,王君漢、郭孝恪、裴儼三大猛將,
各率領本部一萬人,攜郡兵一萬,組成軍陣,在各糧隊之間有利的山頭掩護。
這六萬兵馬的分布是很有講究的,
趙軍騎兵如果來少了,連糧隊護衛都不一定對付的了。
趙軍騎兵如果來多了,那二萬兵卒分在各地,配合當地兵馬,
四麵合圍,趙騎一旦失誤,那就是進入口袋,插翅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