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田大誌,你狗日的,彆搶東西啊。”
“快拿,等會陛下來了,想拿都拿不了了。”
清河郡。
五龍山。
時彆數月,趙軍又回來了。
城牆上,深藍龍旗被趙國的山川朱紅金邊旗取代。
梁國原本的守軍,在投降之後,除了極少部分,其他都被派去駐守安福寺一帶。
過幾天,趙國文官來了,就會對他們進行甄彆。
李義覺得,他們大概率會是成為一支援助關中的兵馬。
因為這三千水寨兵,無論軍心還是訓練,都挺強的。
老實說,不是有田大誌在。
五龍山要是硬打,趙軍損失肯定不小。
五龍山大營,當時趙軍就造的不錯,城防布置,相當到位。
當然,梁軍北伐倉庫不出意外,也設在了此處。
田大誌,或者可以叫李大誌。
這個狗東西,趁著陛下還沒來,打算弄一批銀子帶走。
他說中原的田畝、宅子都沒了,要趙人給他補上。
“行了,行了。拿一千多兩就算了,陛下真來,老子還要遭殃。”李義焦急的四下看了看,皺眉道。
他最後見李大誌,還是八九年前,孟津渡水寨的時候。
那會定王跟二當家,剛剛回洛陽不久,後來聽說了大皇子媳婦的事有變。
大娘子來了洛陽,之後李義就再也沒有見過李大誌了。
“我還以為你死了,為你還傷心了一段時間。”
“切,老子李大誌會輕易死。咱可是武川鎮的老賊寇,九條命。”
忽然,就在李太誌吹牛打屁的時候,
他遠遠的看見了一道英俊的身影,
那是山寨中,最有書生氣的人,
因為山寨隻有他一個書生。
李大誌一股強烈的委屈感,忽然噴湧而出。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這都就九年了!
他李大誌,終於回來了。
“二當,不,陛下,陛下。我呀,李大誌啊。”
河北五龍山奇襲,
在周雲看來,可以說是一次教科書式的軍事行動。
綜合軟條件和大環境後,趙軍果斷出擊,
完成了急行軍、沿途補給、突破防線、內應攻城,做到了一連串軍事勝利。
周雲這一次回歸,占據清河郡,跟上次的情況完全不同。
五龍山一帶,趙軍沒廢多少力氣,幾乎傳檄而定。
趙國和梁國,在清河郡的統治根基,明顯拉開了。
首先在民眾基礎上,趙跟梁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趙國雖然沒有給世家大族便利,但趙人也沒有壓榨大族。
趙法嚴苛,但卻是相對公平的法度。
隻要這些清河郡的族裔遵循趙法,便可相安無事。
甚至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還可以尋找趙國官吏,予以幫助。
比如在產婆、郎中等事,又比如農桑、溝渠、種植之事,
趙人都會予以適當的支援,至少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可梁人就不同了,
楊重樓此刻,還沒有取得梁國的絕對政權。
他必須先打贏趙國,才能建立無上威望。
為了籠絡手下的大將,梁國高層對河北的搶劫事宜,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兵卒打仗,不可能靠那點軍功賞賜發財。
銀錢、玉器、珠寶、女人……等等,都是當兵者攻城略地的福利。
至於事後治理,關他們鳥事,那是梁國文官的麻煩。
因此,當趙帝旗幟,重新出現在五龍山時,
各部梁軍據點,都出現了河北之民作亂。
梁國此刻,軍事本在崩潰的邊緣,
自然是一片糜爛,被摧枯拉朽的拿下。
至於此刻叫喊的田大誌,
就是周雲天威上將軍時期,李娘子在孟津渡水寨的人。
當初還跟大孝子、二孝子一起,演過長阪坡趙子龍。
他是老武川人,年紀大了,不再適合乾斥候,
當時影衛初創,他意誌堅決,要去潛伏關中。
沒想到,機緣巧合,成了梁國將領之一。
李大誌在五龍山,這也是周雲選擇突襲的一個重要原因。
庫房夯土城池,趙國輔兵、後營人來人往,
不少人都看見了一個哭泣的老頭,拚命奔向皇帝,隨後跪地不起。
此情此景,周雲刀削似的臉頰上,全是嫌棄,
趙帝眉頭緊皺,彆過頭去,無奈的道,
“哎呀!李大誌啊,李大誌。你讓朕說什麼好?朕都假裝沒看見你了,你還過來叫喚。”
說完這些,周雲不顧哭哭啼啼的李大誌,對著李義,朗聲道,
“所有財物入國庫,任何人不得動用,違令者,軍法從事。”
“陛下,陛下啊!老臣苦啊,中原的田地沒了,今後家小如何養啊?”
五龍山。
北風蕭蕭,旗幟招展,
朱紅金邊大纛,聳立城頭,獵獵作響。
夯土庫房前麵,李大誌聲淚俱下,
說著這些年當臥底不容易,這次五龍山多麼困難。
“行了,行了。田地朕這裡有數字,陽城郡三百畝嗎?你自己趙國定個地方,政司會給你辦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聞言,李大誌喜笑顏開,
眼睛一溜,毫不客氣道,“咱吃點虧,北疆不要了,要關中。長安田三百畝吧。”
望著李大誌,為老不尊的模樣,趙帝周雲怒極反笑,
“朕明白了。李義,記,李大誌田地不要,等軍功賞賜吧。”
“陛……陛下,要不河北田也可以。”
長安田?!
長安田現在最低漲了幾十倍,
最膏腴的白鹿原、龍首原,更是有價無市。
不單單是北疆的銀錢瘋狂湧入,全天下所有豪族的錢,都在往長安走。
這次河北大勝,趙軍要是成了一統天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