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二年,十一月。
夏暑退去,冬寒來襲。
各家豪族忙著田間秋收,皇帝稅糧,偷奸耍滑之際,
備受矚目的河北戰場,再次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在天下各族權貴的印象中,
梁軍接連消滅兩國,入主河洛,一統中原。
又是天下正統,兵強馬壯,名將輩出,正是如日中天之際。
趙元始二年,九月份,梁軍繼續壓製趙軍。
大都督楊重樓,完成了大王店奇襲。
河間戰場,趙軍再次不敵,丟失高邑、河間等地,一敗再敗,退走易州。
此刻,梁國攜三王之兵,足足五十餘萬精銳。
又得洛陽援軍,眼看就是河北大勝之時了。
可天不佑中原,
常使英雄歎時局啊!
在河間郡城,
梁國前線。
上將軍蕭啟鴻與大都督楊重樓,就東進、西進之事,戰略不和,
梁軍將領出現了波動,陣腳自亂,遂漸漸疲軟。
本已經戰敗的趙帝周雲,果斷抓住機會,發動滄州之戰。
此刻梁軍內部不穩,鬥誌不足。
雖兵卒英勇,將士用命,
先後在陳官屯之戰、西馬縣爭奪戰、孟鎮之戰中,展現了中原鐵血兒郎的意誌。
可趙帝周雲畢竟是抓住時機,趁虛而入,
梁軍在滄州戰場,幾番苦鬥,隻能遺憾敗北。
時間來到十一月份,
已經被圍困兩個月的宋軍、齊軍,漸漸走到了窮途末路。
在常郭城,趙國名將趙阿四,擊敗宋軍寧則。
除大鵬蕭蓋帶領少量軍隊突圍外,五萬宋軍幾乎全軍覆沒。
在黃羊城,玄武將軍率領趙軍精銳,將齊王南野圍困在黃莊絕地。
眼看齊王南野就要步宋軍後塵,必死無疑之際,
楚國王武,率領騎兵殺入,奮力殺敵,救齊王南野出了黃莊。
此戰齊國八萬子弟,幾乎損耗殆儘,
更有傳聞,大將王武也死於此戰。
滄州之戰失敗,梁軍北伐受阻。
梁國大都督已經知曉,攻守易型了。
楊重樓認為河間不能守,遂帶領梁軍轉移。
然,趙元始二年,十一月六日,
趙國高層,在幾經討論後,
決定發白馬渡之兵,追擊梁軍。
十一月七日,趙軍在安平原破梁將王君漢。
十一月十一日,趙軍在孫公坡,斬梁將蕭師都,破裴儼右神軍五萬。
十一月十二日,梁軍蕭雄信與趙東金不敵趙軍,
最終趙軍突破阻礙,攻陷清河郡五龍山。
五龍山的丟失,影響巨大。
這不但意味著梁軍失去了後方基地,不能背靠清河郡與趙軍對峙河北。
更意味著,梁軍後路被斷,歸途受阻。
與此同時,趙國關外兩路大軍,渡過易州後,步騎分離。
趙國劉謀、馬桐、高舍雞、薛仁貴等猛將,
集中五萬騎兵,迅速南下魏丘、馬莊一帶,意圖配合五龍山趙軍,攔截梁國主力西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