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時間很短,可對卓庸來說,卻是身體一次巨大的緩衝。
如果像剛才那樣,繼續跑。
用不了多久,他可能就會死去。
黃河!出現了。
天高地闊,大河茫茫,水浪濤濤。
卓庸看見,黃河遠方,徒門渡那邊,亂糟糟的一片。
而趙軍一方,搖旗呐喊,歡呼聲如山呼海嘯一般。
趙人,在儘情地的宣泄心中的喜悅。
南岸的狼狽而逃,與北岸的旗幟飄揚,兵威赫赫,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實這一戰,卓庸到現在都沒看懂。
足足贏了六個月,
六個月的優勢啊,突然就形勢逆轉了,
梁軍一路被追殺,最終五十多萬兵馬,幾乎被全殲。
這樣的戰果,卓庸是根本始料未及的。
從趙軍反擊,到梁軍覆滅,
估摸著洛陽乾政殿都還在確定消息,戰爭就結束了。
一路向前,卓庸在趙軍雄壯的兵馬裡穿梭,
這些兵卒鮮衣怒馬,士氣高昂,他們都沉浸在趙國大勝的喜悅中。
深入趙軍,仔細觀察,虎衛軍的主將才發現,
梁軍跟趙軍,雖然都是兵甲齊全的部隊。
但在很多細節上,差距還是很大的。
水壺、馬鞍、箭矢、箭壺、吃食、被褥、帳篷……等等,這些輔兵管理的小東西,趙軍幾乎都很有講究。
而梁國在這些方麵,大部分沒有涉獵,全是軍隊自己準備。
這些小事務有用嗎?當然有。
關鍵時候,主將可以清楚的判斷軍糧食物的餘量,
兵卒也能準確知道,他們攜帶的物資能吃上多少天。
這些細節,能在一定程度上,
加快趙軍的出勤速度,減少趙軍補給、休整的時間。
彆小看這些細枝末節,雖然它們不能直接作用戰鬥。
但軍隊是消耗品,虎衛軍大戰兩個月,實力就會下降三成。
如果趙軍本來也要下降三成,
可它補給的速度比梁軍快,那很可能六個月才下降三成。
把時間定為六個月的情況下,
戰爭初期同樣驍勇的兩支軍隊,趙軍在平均時間裡,比梁軍戰力強大一成左右。
甚至於,趙軍如果能一直維持補給,戰兵力量就會一直存在。
那樣,兩支軍隊,由後勤拉開的差距,將會非常大。
軍事組織力,
從來都是一支軍隊強弱的評判標準之一。
如此看來,趙國能扛住天謀揚重樓的進攻,絕不是僥幸之事。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