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
長安郡。
渭河兩岸,自秦代開始,就擁有幾乎完整的灌溉體係。
趙人到來後,對這些秦漢的溝渠視若珍寶。
北疆大政官親自來長安坐鎮,複修水利,建造趙大興城,
千裡關中,趙人大興土木,一片百廢待興之象。
趙國的元老們,在鄭國渠耕地與執政子弟官員,吵得不可開交。
他們在趙國體係拿不到耕地,便頂著抄家的危險,積極尋找楚國遺留貴族的田地。
如此情況,加之趙國在長安地區,近乎數百萬貫的投入。
這不但讓天下各族認為趙軍要遷都長安,
就連趙人自己都以為,長安會是下一個都城。
平城雖然是龍興之地,
但就算它開發到極限,也不過是幾郡之都。
如今趙國,東起大海,西至涼州,北平瀚海,南據黃河,
幅員數萬裡,天下第一強國也!
平城當然不可能承受的起這樣的政權,遷都是勢在必行的。
趙大興城。
短短一年時間,長安的風貌大變。
這裡商賈成群,貿易發達,
西來的駝鈴聲,與南來的蜀商鈴鐺,交相輝映。
吆喝、叫喊,官差、掌櫃、長工、小屁孩,構成了一幅盛世長安郡。
河北雖然一直在打仗,但關中平原早已安定,
至於楚國大將餘建山,占領的隴西地帶,
其實都是窮困地區,不影響關中的迅速恢複。
當一個政權的血肉年輕時,當趙國的組織力能貫通上下時,
那麼,趙國最終的執政效率,就會體現在事務的結果上。
目前來看,
長安興盛,生機勃勃,一派繁榮鼎盛之勢!
普寧坊的街道,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長安城,雖然隻修建好了十六個裡坊,
但商業規模已經不俗了,算是目前關中第一城,
這些在長安謀生活的庶民、行商不會知道,
此刻,長安郡雖然風平浪靜,
但趙國高層,卻已經地動山搖了。
“大政官……我的大政官啊。這,這怎麼回事啊?”
“饃子,饃子啊。叔叔們待你不薄啊,小時候你沒吃的,那塊餅還是叔叔給你的。”
“遷都幽州,怎麼會是遷都幽州!這是要三伯的命啊。”
長安城,
普寧坊,趙軍執政衙門。
今日一早,天光晨曉時,這裡就來了幾十位武川鎮的老族人,
他們昨夜收到河北的飛鷹傳書,心急如焚,
一大早,就急急忙忙的趕來了。
天塌了呀!
之前以為長安會是都城,
幾乎所有北疆大族,都湊集資產,來長安弄上幾百畝好地。
今後這個地方要是趙國都城,那可不得了,
天子腳下,豪門士族啊。
風水輪流轉,權柄官職可能起起伏伏,
但隻要在長安有大量土地,那家族幾乎永遠不會衰弱。
可有道是,好東西大家都想要。
狗日的,不但趙國的權貴大量在長安附近弄地,
就連梁國、楚國,甚至遼東這些狗東西都要來湊熱鬨。
好地就那麼多,要給子孫後代置辦家業,那得是好東西。
要是旱地,說實話,屁用沒有,還不如在北疆呢。
這導致白鹿原、龍首原的田地,一日一漲,三天不同價,十日翻兩翻。
程棺材心情很差,焦胖子也是愁眉苦臉。
今日,老梁頭也來了,就是這位趙國元老,才叫來了李宣跟劉忠武,
他們梁家買的地最多,此刻必然也是損失最慘的。
“忠武,宣啊。咱們叔叔伯伯們,也不是為難你們。就是咱們現在怎麼辦啊?”
“肯定是李保、劉家那些混蛋,從中作梗,蠱惑陛下,定都河北,奪取利益!”
“我們這些老族人,想要集體上書,要陛下收回成命,最少也要定個陪都啊……”
梁老頭的話還沒說完,就聽見大堂‘砰’的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