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可是行走的三十萬貫。
還有那輛金絲楠木宮車,王勃都不想算了,
這太原豪強丁氏,真特麼是硬實力!
“太原坐擁汾河兩岸,一直是並州最好的地方。趙國糧食直到今天,都還依賴太原郡。”
“北疆商路、產糧大郡,又是皇親國戚,如何能不強大?”
幽州樓上觀幽州,
幽州河畔說幽京。
幽州樓,
坐落於東城外的幽州河西岸。
王勃、楊炯兩人,從西市高家布廊出發,沿著橫城的尚善街走,
要先過集賢坊,再過崇業坊,
經過兩條街,看見巡更武侯衙門後,再走千步,就能看見內水司了。
幽州全城采用了定襄模式的自流水,
隻是帝都用的地河,沒有像定襄城那樣用天河。
也就說,趙國帝都幽州,有兩套城內水渠係統。
一套是汙水,一套是飲用水。
兩套水渠,既要考慮高低落差自流,又要互不乾擾,還要鋪滿偌大的幽州城。
如此雄偉的水道,堪稱城池建設的終極藝術。
彆人不知道此物的價值,王勃是知道的。
如此情況,幽州城在用水的民力和民間花費,都會很低。
要知道,不少梁國城池,運水行業都是被壟斷的。
單單這一項,趙人不需要為飲用水發愁,就能節省多少銀錢。
而百姓手裡銀錢多了,他自然就會去買東西,
從而良性循環,進一步刺激市場,讓幽州城高速發展。
聽著‘嘩啦嘩啦’的流水聲,看著高大水車帶動的工坊,王勃自嘲的笑了笑。
梁國跟趙國,民生上看,是沒有可比性的。
從內水司衙門,沿著城牆北走,就能看見趙國帝都的崇文門。
幽州城,遵循了北疆東文西武的命名傳統。
崇文門城牆高十丈,上有箭樓數座,望樓兩座。
城門洞前,趙兵眾多,右進左出,所有馬車一律檢查。
王勃、楊炯兩人孑然一身,自是走的行人道,時間還算湊合。
要是走貨道,那可就有的等了。
過了崇文門後,
天高海闊,大地蒼茫。
幽州城外的耕地,宛如阡陌,井井有條。
在幾百步外,王勃看見一個大驛站,
奇怪了?!
裡麵有專門載人的小馬車,還有兩人抬的轎子,
更有出租的五花大馬,和打扮像書童的農夫。
“怎麼回事?”王勃不解。
“哦,這個啊。”楊炯看了一眼,淡然道,
“這些都是給去幽州樓的士子們準備的。但大多來這裡的,都是像王兄一樣的。”
“當然,楊某說的家資,不是才能。王兄之才……很高。”
有市場就有需求,文人雅士上幽州樓,
題詩作對,文詞比鬥,那都是上檔次、有身份的事。
豈可腳踩泥巴,走路過去,那不有失了體麵?
要是讓那些小娘子、清倌兒看見,還以為公子給不起銀子呢。
幽州,崇文門城外,
驛站門口,
王勃看見,楊炯說的還是中肯,
這裡麵,確實有不少趙國士子紮堆,他們或者三五成群,或者結伴而行。
從服飾上看,有各家書院的,也有各家宗族的。
他們高談闊論,大批朝政黑暗,厭惡貪腐,向往血與火的戰場,
王勃聽見了他們的談論,
時而圍繞關中餘建山難敵,
時而又覺得應該剿滅西突厥,恢複大漢之西域。
“哼哼,可笑可笑……”這些的看法,在王勃眼裡,全是小兒之談,
“真是可憐。幽州樓?進不去圈子,不要勉強。”
“豬肉並不因為擺在羊肉攤,就能賣上羊肉價,它還是豬肉。”
白衣飄飄的王勃,對於這些打腫臉充胖子,
在此地租用馬匹、車架的趙國書生,感到深深的失望。
虛榮、虛偽、虛學!
幽州樓有實力再去,沒實力裝什麼呢?
驛站裡,才子王勃一邊心裡鄙夷,一邊走在泥巴大院裡。
某一刻,他忽然身子一斜,在一匹上好的棗紅馬前停了下來,
“嘿嘿嘿……就它了。楊兄,付錢。”
“哦,好的。”衣著樸素的楊炯,在掌櫃奇怪的目光中,掏出了一錠官銀。
“愣著乾嘛,找……找銀子啊。”
掌櫃臉色有些發黑,眼睛一斜,
他懷疑這兩貨是來搗亂的,但他沒有憑證。
“沙老三,找銀子了!給老子均點銀子。”
“特麼的,最近總是收官銀,又要交稅,又耽誤事。”
“你說這些窮鬼,用官銀乾嘛?打腫臉充胖子嗎?”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