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正值農閒的時候。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幽州郡,
大柳河一帶,
趙元始四年,在趙人兩年治理下,這裡溝渠縱橫,耕地大規模開發,
一眼望去,田壟上,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給地肥力。
柳村南門,有一小院子,
這是一家外來戶,但家境還算殷實。
老徐家六間瓦房,馬車、牛車都有,
家中有四子,老大老二都有了媳婦,但目前還沒分家。
當然,跟幽州的趙國族人比,還是差很遠,
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小兔崽子,偷吃家裡青果,那是給你二娘補身子用的!”
院子裡,
五十多歲的老徐,對著前方頑劣的小兒子破口大罵,
說完這些,他便一邊添碗,一邊跟麵前而坐的商賈父子,說些幽州的事情,
“年輕後生,你們一看就是外地的大商人,這天下是趙人的天下,奉勸你們彆來。”
“附近所有的田,都得給趙國的李大人繳納添頭。”
添頭?!
聞言,在桌子對麵,喝了一口農家麵皮片的大腦袋老人,麵帶疑惑道,
“趙法攤丁入畝,你們這裡是按戶頭買的永業田,哪還要給李大人添頭?”
“莫要血口噴人。這李大人如此猖狂,你們就不會跟巡察禦史告嗎?”
老徐頭兩個十三四歲的半大孩子,正吃垮老子的年紀。
看得出來,這家人極度吝嗇,
他們給客人煮了上好的麵皮片,還加了點碎肉。
自家十幾口人,全部都是喝粥,
不到農忙時候,大腦袋老者清楚,這些人要將口糧省下來。
三年節省,得地一畝,
三年又三年,子子孫孫就能有更多的地了。
“哼哼,說的簡單。告?你一個平頭百姓,你能告贏武川李家?”徐老頭斜了外地客商一眼,鄙夷道,
“彆看那趙人的皇帝,一天天的說著趙法嚴苛,但在李大人這裡,咱不給添頭,那這地就耕不了。”
半人高的籬笆牆裡,周雲跟李崗互視一眼,
趙帝自顧自的喝麵皮,這農家天然的東西,幾十年婦人咂摸的一點手藝,很多都是獨一份。
並且,這個獨一份還很可能失傳,畢竟農家不識字,不會記載這些遺產。
李崗麵色難看,今日皇帝說帶他出來走走,沒想到第一家就碰到這種事,
“添……添頭多嗎?”太師李崗無奈的歎息。
老徐家很有規矩,徐老頭就是這家的天,
他不說話,幾個婦人就是再想插嘴,也不敢開口。
“也不是很多,就是咱家兩個兒子,要去給他們家放牛,喂養牲口。”
“咱家的雞蛋,按月要給一些。巡村禦史?那就彆想了,攏共不值兩百錢,惹這些麻煩乾嘛。”
周雲聽得出來,老徐頭很羨慕李大人。
他說李大人有三千多畝地,還有一個大莊子,已經算是大人物了。
古代士農工商!
理論上來說,哪怕就是大柳河李家,隻要家中沒人當官,他就還算是農民。
農,地位高,說的就是這類。
那些衣不遮體,身無分文的農戶,可不算‘農’,
那種人,在這個吃人的時代,都不算是人了。
趙國的情況,一般來說,千畝以下是小地主,
千畝到三千畝算是中等地主,家中人數不少,同村還有長工。
超過三千畝的,就算是大地主了。
這一類人一般建有烏堡,同族同姓在一起,家中有不少佃戶、農戶可以充當兵卒。
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家族供養出一兩個官員,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