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乃是趙國皇城東宮的南門。
這裡連通內城,也是東宮去往幽州外城的必經之路。
趙元始四年,最後一夜,亥時。
滿朝文武即將沐修七日之際,東宮按理來說,也在彙總這一年的賬目、瑣事。
但此刻,偌大的東宮主殿前,
十二名黃門太監,幾十名東宮衛士,手忙腳亂的拉起布幔跟旗幟。
儀仗出行!
隻是這次太子府出行,似乎是臨時起義,並且很急。
東宮的下人、奴仆們,忙碌的手足無措,就像亂竄的螞蟻。
主管嗬罵聲不停,幾個老太監喉嚨都喊嘶了,可現場還是快起不來。
儀仗的中央,黑金木大輦上,坐著的是一個消瘦的華服少年。
此趙子雖然年紀小,但行事風格卻極有章法,威風可大的很。
十幾個太子舍人圍攏在黑木大攆下,想要最後確定一些難題,
二皇子李安雖然急著出行,但依舊對答如流,各種事務處理的有板有眼,
“草原部落向定襄提供了六千青壯,過些日子,安排去支援隴西。有些事,不過幽州朝堂,更能解決問題。”
“牛、羊、馬匹、駱駝等,要適當壓價,讓草原人互相競爭。這樣太子府才能和中原貿易中,有更多的話語權。”
“女眷用度?隨便批。現在,本皇子沒功夫管這個,儀仗前往太師府,我要立刻去阻止祖父。”
太子舍人前方,這些幕僚集團看見,銅鑼號角響起,東宮車駕出行了。
黑夜中,幽州滿城燈火闌珊,一派繁華。
幾個李信的心腹,忙到深夜,心中也是無奈。
他們麵色難看,猶豫幾息後,互視一眼,決定跟上去。
有些事情,他們隻是下屬,不是做決定的那個人。
他們恪守臣道。隻出謀,不劃策。
這裡麵有個很簡單的邏輯,如果事情出了問題,那責任誰來承擔?
封建時代的人,早已有了很成熟的運行模式。
大量經驗告訴了世家大族,一旦不承擔損失的人,擁有了決定權,在本質上就會形成巨大的損耗。
因為損失不用他擔,可決定權他卻有,那他會乾什麼不言而喻。
所以民間大族裡,有句諺語,老奴欺主!
說的就是這種邏輯的具象化。
因此,太子舍人們儘管清楚這個事情該怎麼做,但還得由主人家來定。
儀仗一路南下,幾個太子心腹依舊在圍繞二皇子,確定一些事情。
“遼東黑山的老兵卒要修屋子,保爺的意思是跟咱們一起承擔,畢竟當年黑山大戰高句麗,他們是出了力的。”
“準!!這個事辦。”
“北疆族人有幾家最近手頭緊,想要咱們借銀貸兩萬貫。這事已經等幾天了。”
“你說什麼?哼哼,借錢。”黑金木大攆上,李安冷哼兩聲道,
“聽清楚了,但凡是青山老族裔的,找太子府借錢一律不借。反而軍中兵士,誰家裡有困難,咱們要主動接濟。”
如此對待北疆族人?
聞言,幾個太子舍人先是一驚,隨即麵麵相覷。
李安左側,一個武川主簿猶豫幾息,稍稍提出了擔憂道,
“這些老族人都是咱們的羽翼,這是不是太過了點?”
此話不說還好,一說二皇子李安就更來氣了,
但見大輦上,小皇子怒拍扶手,咬牙切齒的道,
“羽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以前山寨裡四梁八柱,後麵還跟著一堆三教九流,就沒幾個像樣的。”
“彆被朝堂上的聲音蒙蔽了,那些人不過是想捆綁太子府而已。”
“本皇子再說一次,咱們幽州戰略定力要足。什麼朝堂形勢?一點用沒有。彆把那些東西當回事。”
很多難聽的話,李安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