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楚生和小董相談甚歡,主要原因還是兩人對於未來餐飲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共識性。
因為這個行業其實歸根到底受到了國內大環境的製約,最直接的一點還是消費水平。
大家兜裡能拿出的錢還是太少,然後想快點吃到,還得好吃,然後價格還不能太貴,衛生問題也得好。
單獨幾樣拿出來容易,可想全部做到這就難了……
所以未來的趨勢他一定是走向半成品和預製,尤其是連鎖性質的門店,為了保證口味一致性,這就是必然。
但在餐飲行業,難吃是原罪,而不管半成品和預製菜其實都有個問題,它的加工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菜品,然後就是保存手段。
前者其實也簡單,隻做那些適合預加工的菜品就行了,關鍵在於後者。
後者想搞可就不是投點小錢能做的,這玩意需要冷鏈物流體係以及遍布各地的冷凍倉儲,再就是更高效的c端物流。
所以說互聯網時代所帶動的是更加龐大的產業鏈,這些東西所適用的不止餐飲。
目前蕭楚生和聶華建在布局的物流體係,其實就是這一整套解決方案的基石。
關鍵物流體係這個東西,還不止自家能用,因為一個新興品牌早期不可能什麼都自己做,也沒那麼資源和時間。
通俗來說,隻要蕭楚生這邊走得夠早,並且打下知名度和口碑,那麼以後進入這個行業的所有新人,都可能是他的合作夥伴和客戶。
那麼這個行業在流轉的資金,都要經他手來賺一份。
這就是後端市場的玩法!
而小董想做的那種工廠模式,彆說物流了,甚至就連代加工的工廠都得給蕭楚生一份錢。
關鍵這一套物流體係蕭楚生自己還能拿來做彆的,自給自足都可以降本增效,可以自有業務越多,那麼其“性價比”也就越高,利用率也越多。
這就是強者會越來越強的原因,你後來者很難在繞開前人打下的道路前提下什麼都自己做,自己做追上前人要付出的成本是直接用彆人的幾十上百倍。
你用了,先來的人賺了你的錢變得更強,你不用,那慢慢發展投入的資金搞不好還不夠成本,最後打水漂是常事。
這算是一種另類的行業壟斷,關鍵還拿你沒任何辦法,因為這種壟斷建立在時間和資金體量的基礎上。
蕭楚今天和小董在聊的,就是關於互聯網形態的一種探索,以及未來三年內他的一些計劃,以及如何能幫助小董來進入互聯網。
其實說白一點,就叫畫大餅,關鍵這個大餅得畫得好像有可行性,而且還必須有他參與進來才能實現大餅。
這種行業發展不存在等到時候到了以後說進就進,進去就立刻能賺錢?那根本不可能。
所以在找合作夥伴時,通常靠的就是打嘴炮,讓彆人認為你有那個能耐做成,完全提前布局。
進入新興行業的企業創始人基本都是這麼開始的,沒有誰一開始就是行業龍頭。
等到兩人聊完,蕭楚生居然感覺自己餓了……
本身是一邊吃一邊聊的,結果能吃得越來越餓也是怪哉。
正當他打算再吃點時,發現桌上哪還有菜啊?
“菜呢?那麼好幾盤的菜呢?”蕭楚生問林詩和小笨蛋。
林詩扶額,指著小笨蛋說:“杉杉吃了。”
“昂,我吃了。”
關鍵這家夥吧,這會手裡正拿著一隻卷了鴨肉的小餅,還是咬了一口的,問他:“你吃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