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結束之時。
馬兒已經能夠完全配合著族人以不同的速度前進或轉彎。
它開始逐漸接受族人騎在它馬背上的指揮。族人輕輕拉了拉韁繩,馬兒便順從地改變了方向。兩者之間的熟悉度越來越深,配合的也越來越默契。
是了,馬兒一直是有靈性的動物。
它既能夠感覺到自己被圈養在這一方小小的天地間,也能感覺到背上這些兩腳獸對它們並無惡意。
它們也漸漸接受了這個族人牽引自己、指令自己。
桑恬想,過不了多久,它們就會打心底的認族人為主。
……
第三日開始。
今日,便要正式訓練馬兒奔跑了。
光會跑還不夠,還要以不同的速度跑,慢跑是一種、狂奔也是一種。在此基礎上,還要訓練指令一下,馬兒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停下,並且還要訓練馬兒在狂奔的過程中如何拐彎。
桑恬畢竟不是行家,之前的這些僅僅是看過馴馬的視頻。
而騎在馬背上怎麼跑起來她卻不知,需要族人自己去摸索。
不過一些理論知識她還是能說上些的!
畢竟桑恬在現代可沒少看劇,不少古裝劇裡都有男主教女主騎馬的橋段。
這可是男女主近距離接觸的名場麵,桑恬多多少少記得些他們的台詞。
“身體前傾,雙腿夾緊。”之類的台詞。
坐在馬鞍上需要調整好坐姿,保持身體正直,雙腳踩在馬鐙中,膝蓋微微彎曲。在馬奔跑時,要保持身體的平衡,不要晃動或傾斜。
要讓馬跑起來,可以用雙腿輕輕夾住馬的腹部,用雙腿和腰部的力量來支撐身體,保持穩定的坐姿。
同時將韁繩揚起一拉。
族人必須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用韁繩來控製馬的速度。輕輕拉動韁繩,馬會減速;用力拉動韁繩,馬會停下來。
在訓練過程中還要給予馬兒統一的信號和指令。
比如在騎馬的時候喊“駕”,停下馬的時候喊“籲”等等。使用這些特定的口令,讓馬明白你的意圖。
用韁繩輕輕拍打馬的頸部或肩部,同時用聲音或口令來指示馬兒做出相應的反應。
馬兒跑起來後,族人要注意馬的節奏和步伐,跟隨馬的運動來調整自己的身體。隨著馬兒的動作在馬背上顛簸。
……
族人按照桑恬說的這些竅門,上馬後摸索著實施這些竅門。
雙腿夾緊馬腹後,馬兒受到刺激自然會跑起來。
族人可被這個動靜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