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計劃修建33座堡壘城市,每座極限承載5000萬人。
一期工程三年內結束,每座至少要達到3000萬人居住的標準,並在其後5年內,基本完成建造。
華國數十個各方麵院校,數萬名工程師,通力合作,設計圖紙。
未來藍星將離開太陽係,獨自在深空中流浪。
失去太陽,地表溫度降至100度以下,人類不可能大規模生活在地表。
那麼,全封閉,隔熱,禦寒是最基礎要求。
此外,每座城市要住進去三四千萬人,還要抗震抗衝擊波,
甚至,天外隕石轟擊、與地外文明交戰等可能。
堡壘城市必須堅固。
最終,曆時一個月,初步設計方案完成。
首先選址問題。
儘量遠離海岸線。
雖然藍星正在加速遠離太陽係,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能量總體下降。
但加之地軸偏移,遠離方向,太陽直射點向南轉移,必定導致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麵上升。
此外極晝極夜,冷熱交替之下,極端天氣一定會出現,海嘯、台風勢必席卷各大陸。
其次,超級地震也是文明生存極大的障礙。
超級地震即使沒在國內爆發,衝擊波也不可小覷,
堡壘城市必須抗震。
最終定下的設計方案,總體結構類似於一個橘子。
橘子皮內,每一瓣橘肉半獨立存在。
此外,地形地勢也利用上。
城市選址避開地震帶,依山而建,借用大山抵擋橫掃地表的強大衝擊力。
諸如隕石撞擊掀起的氣浪、海嘯等等。
最終,按照各地發展情況,交通承載,建設能力等評估,堡壘城市設計直徑在1216公裡之間。
高度80100層,並至少60層處於地下,以提高穩定性。
超過11級的地震,堅固的大地也像液體一般柔軟,到時候堡壘城市就如同漂浮在粘稠的海洋之中。
故此,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大型勢能轉化裝置,由超大型飛輪組與遍及堡壘的緩衝裝置組成。
它能吸收大地傳遞給堡壘城市,作用在每瓣‘橘子’上的衝擊力,將之動能轉化為飛輪旋轉的勢能儲存起來,大大提升抗衝擊能力。
然後是能源方麵。
雖然全人類聯合,準備一起克服可控核聚變,成果共享。
但需要多長時間?
十年。
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