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上流傳著一顆褐色星辰的照片。
天象a1號行星。
人類發射的探測器成功抵達預定軌道,進入天象a恒星係,其中一顆探測器進入1號行星軌道,拍攝到較為清晰的照片,傳回藍星。
這顆星球的大小和藍星差距不算太大,因而重力也差距不大,適宜人類生存。
除此之外,星球存在磁場與大氣,是一顆生命星球。
這顆行星的天空也是藍色的。
氧氣、二氧化碳濃度略有不同,但也適合人類。
唯一的問題是,星球大氣中存在有害氣體,人類不能直接呼吸。
然而在茫茫宇宙中,藍星人類能遇到這樣一個星係,如此適合的一顆星球,依然是運氣爆棚。
照片與更詳儘的數據傳回,全人類都震動了。
“看來遺種計劃又能重新啟動了。”
“也不知道留在太陽係中的人類怎麼樣了。”
網絡上,對此多是期待,雖然自己不可能殖民,可散播文明的種子,薪火相傳,依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此外還有緬懷,昔日的太陽係,人類也曾留下種子,在月球上。
可惜的是,藍星遭遇變故,突然離開太陽係,月球缺少後續的資源,發展必然緩慢,如今第一個新人類培養出來了嗎?
藍星離開時,將最新突破的人造子宮技術分享了過去。
月球上也建立起第一座聚變反應堆,而那裡是不缺核燃料的。
月壤中有大量的水。
科學家和高層,並沒有透露一些猜想,比如藍星遭遇的可能是某種毀滅性打擊。
太陽係不一定還穩定,會被波及,而月球正在太陽係內亂飛。
看不到的月球,遠離曾經的故鄉,對這些的思念全部加注到了新的遺種計劃上。
傳薪號飛船建造進度超過90,剩餘的部分,是小型化的聚變反應爐尚未安裝。
但人類精子庫、卵子庫,各類動植物種子,基因樣本等,也都在有條不紊的錄入。
人類世界掀起了捐精、捐卵子的熱潮。
“希望一切順利,有朝一日人類製霸全宇宙!”
一些人很期待,社交平台上發布祝福。
也有人比較悲觀:
“我們的星球速度太高了,傳薪號脫離藍星,需要五六百年,乃至更久的時間減速,這期間任何一個小故障,都可能招致計劃失敗。”
“持續數百年的冬眠,根本就沒有先例,到時候領航員還能醒來嗎?”
傳薪號的詳細安排,計劃,全部向大眾公布。
航天局將挑選三名宇航員進行冬眠,期間不會再醒來,直到即將到達目的地,才會在預定時間蘇醒。
目前,人類隻知道,當前的冬眠技術依靠的是虛擬世界。
現實的身體沉睡,而意識在虛擬世界生活。
誰也不知道數百年後會發生什麼。
或許技術故障,再也醒不來。
技術不成熟,不要去冒險,不如等待下一次機會。
很多人持有這樣的觀點。
“文明的進步就在於冒險,和勇於嘗試。
我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就因為一次次冒險和嘗試,林宇在蜃景世界探索,藍星在宇宙空間流浪,每時每刻都存在風險。
如果因為數百年中的未知而擔憂,停止遺種計劃,那麼某天我們人類一旦遭遇巨大危機,甚至滅族,人類文明將永遠消失在宇宙。”
“不如想一想切實的問題,1號行星上可是有生命的,萬一傳薪號經過數百年,終於登陸,結果星球上出現一個本土智慧文明,那樂子可就大了。”
有人腦洞大開,如此說道。
“笑,怎麼可能短時間出現智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