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電磁波、光譜信息采集的探測衛星組,也正不斷發射。
“雖然,按照我們的判斷,共享者文明對人類抱有惡意的概率不大,我們實質上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搶奪一顆漂流在宇宙空間的流浪星球的代價,遠高於就近選擇星係目標,開啟遠航的耗費。”
科學家最後強調道:
“但不可否認,我們人類在宇宙中隻是初出茅廬的菜鳥,將自身安危寄托於外星文明的善意是極不可取的。
因此,我們建議軍方也要做好戰爭的可能性。”
接下來,科學家話鋒一轉,基於對星際文明,對共享者文明科技實力分析,給出藍星如果遭遇襲擊,可能的攻擊方式。
藍星目標太大,人類幾乎無法主動做出規避,隻能防守。
但好的方麵是,每一次高維航行,流浪星球的速度都會增加。
預估本次航行結束,藍星的速度將超過23的光速!
這個速度在宇宙空間中,已經是極高的水平,霧氣空間絕大多數留言文明的科技水平,無法將飛船加速到這種速度,更彆說一顆星球。
反觀共享者文明共享的技術資料,其科技水平不會比藍星高出太多。
至少就物理理論體係方麵,差彆不大。
因此,如果共享者文明第一時間對藍星進行攻擊,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半徑三千億公裡範圍內,提前布設陷阱炸彈。
藍星出現時,這些陷阱炸彈率先啟動,在人類猝不及防下發動攻擊。
避免了藍星人類借由先發優勢,提前鎖定共享者文明聯盟總部或艦隊。
隨後進行登陸作戰,才可能完全消滅人類。
當然,這是最極端的情況。
共享者文明對幻象空間的探索相當落後,遠不及人類和塔爾文明。
因此可以判斷,共享者文明超進化者層麵應該不及人類,尤其和李前等一眾破限的真人相比。
一旦真的爆發戰爭,展開登陸戰,人類有著主場優勢,有著大量的超進化者群體,防守藍星的能力足夠。
大會持續十餘日。
聯盟軍委方麵,就目前人類的軍備實力,做出多套可以快速反應的預案。
如遭遇大量潛伏炸彈的襲擊,人類依托空港等大型航天設施,以及數量眾多的鴻鵠號戰機,鯤鵬號戰艦,組建反轟炸火力網。
必要時刻可以讓多位真人攜帶黃金環展開引力屏障,乾擾、引導炸彈落點等。
此外人類研發的偏導護盾,安裝在空港、地麵城市群,一定程度偏移動能武器襲擊。
速度越快,偏導力度越大。
最後則是登陸作戰的部分,人類主場優勢,自然更加方便。
除開戰爭方麵的準備,人類更樂於見到與共享者文明聯盟的交流。
各種可能的接觸方式,外交類型做了詳細的準備。
大概率先期接觸,無線電通訊,無論是交易技術,還是交易物質,時間窗口都是足夠的。
至於人類加入共享者文明的可能性。
可能性並不高。
先不說藍星人類是否需要加入一個外星聯盟的問題。
單就是藍星離開高維航行後的高速,共享者文明的飛船多半難以追上。
隻有人類自己離開藍星。
可在宇宙空間,看似近在咫尺,實際可能動輒幾十上百年的航行,人類沒那個技術製造承載幾千數萬人的飛船。
如果條件合適,人類或許會分出類似傳薪號的飛船,依托共享者文明的友善,提供的幫助,留下一枚火種。
聯盟政府的大會持續,討論的熱度也來到民間。
民間更相信共享者文明的友善,期待高維航行結束,與這樣的一個文明交流。
目前,人類科技快速進步,普及到民間的醫療、通信、虛擬技術、先進智能體等,都來自共享者文明分享的技術資源包加持。
藍星即將與共享者文明接觸,這一信息沒必要繼續保密,逐步的向民眾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