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者歡迎更多流浪文明加入文明聯盟。
並宣稱共享科技技術,組建艦隊文明,殖民17光年外的天象b星係。
天象b既是第二次高維航行後,發現距離藍星最近的恒星係。
或許還有更近的,但沒有發現。
對於這段廣播信息,人類自然高度重視,高層、軍方大小會議不停召開。
“首先一點,我們現在對共享者文明的狀態、艦隊狀況完全不了解,在有著信息先發優勢的狀況下,不建議草率與其建立聯絡。”
廣播應該是定點定時發送的,隻要不回應,一定時間內對方不知道藍星的存在。
一位航天軍將軍環顧會議室,看向科學家們的座位,繼續道,
“其次,我們要儘可能通過這段信號,確定更多共享者文明的信息,如艦隊位置、規模等。最好在10天內完成。”
會議沒有繁雜流程,將軍定調後,立刻就有科學家發言,來自地外文明探索部。
他道:
“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頻率、相位和振幅不會因為距離遠近而改變,因此,我們不能通過分析恒星光譜信號畸變那樣反推出發射源和我們的距離。”
“如果要精確計算發射源與我們的距離,需要知道發射的準確時間,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
“直接講你們的方法。”
一麵屏幕上,遠程參加會議的領導說道。
科學家並不生氣,說了聲‘抱歉’,而後道:
“基於現有條件,有兩種間接推斷信號發射源的方法,當然這並不怎麼精準。”
“能判斷就已經很不錯了,我的船員需要一些信息。”
另一位遠程參加會議的軍裝男子道,他漂浮在艙室內,正是空天軍艦隊一名艦長,在外太空待命,隨時準備作戰。
“我們可以利用色散效應進行分析,共享者文明的這個信號是編譯信號,帶寬足夠。
而宇宙空間中存在著稀薄的自由電子,電磁波傳遞過程中,低頻的信號傳輸速度會因此略高於高頻的信號,因而信號存在延遲與誤差,可以借此計算。
不過我們對當前宇宙空間的自由電子密度並不了解,需要探測出來,在進行計算。”
“另外還有一些方法,如星際介質對電磁波的乾擾等,但影響都微小,要在數百光年尺度下才能夠計算,我判斷共享者文明不會躲這麼遠吧?”
“哈哈……”
會議室,響起一陣低笑。
人類高層雖然緊張,忙碌卻不慌亂。
“這個自由電子密度怎麼檢測,我們可以做到嗎?”
一位鯤鵬號戰艦艦長主動請纓。
科學家看向他道,
“檢測的方法有很多,觀測脈衝星寬帶信號,河係同步輻射測繪,宇宙微波背景等,都可以算出來。
但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數據必須非常精準,因此我建議直接在局部空間采集,發射一枚探測器,遠離藍星乾擾收集數據。”
科學家給出一些參數,結合人類現有的探測器速度,推斷需要兩到三天才能到達影響較小的空間,收集數據。
數據越精準,計算的結果越準確。
必要時刻,這個較為精確的方位距離,完全可以作為戰爭契機利用起來。
比如,悄悄發射大批量導彈、探測器等。
“請李前?”
中心領導終於動了動,問。
科學家顯然早有腹稿,搖頭道:
“蘇想就可以。”
“行,我這就去安排。”中心領導起身,暫離會議。
不多時,接到傳信的蘇想醒來,帶上一套黃金環,馬不停蹄來到外太空,將一枚小型探測器發射出去,用於采集數據。
發射過程中,段小玉、林玲霜兩位在側,操控碳粉末遮蔽空間,阻擋蘇想動用黃金環時,綻放的耀眼白光,以免共享者文明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