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引擎已啟動,你可以隨時呼喚我以結束,或切換場景。
我也將會在下一個工作日喚醒你。
親愛的風箏號宇航員,人類英雄章廖東,祝你假期的愉快。”
智輔的聲音響在章廖東耳邊。
話音落下,眼前虛幻的藍色界麵緩緩消失,視線完全恢複,畫麵清晰度也從古早互聯網遭遇層層壓縮的視頻,切換到了乍一看幾乎不辨真假的實機畫麵。
淺色的沙灘上,615歲的孩童追逐,挖沙坑,堆砌城堡。
旁邊一個家庭的成員在玩沙灘排球。
有人躺在沙灘上,安靜的享受日光浴。
椰子樹下,坐著幾位穿著清涼,凹凸有致的美女,她們率先注意到了章廖東。
其中的一個更站了起來,朝這邊走來。
章廖東知道,這是故事情節,如果順著走下去,那絕對是輕鬆又愉快的完美假日。
章廖東,在和平時代生活過得。
深知那時的愜意與美好。
不過虛擬的東西他沒體驗幾次。
臨出發前,隻進行過適配度調試,淺淺嘗試了幾個劇情。
用工程師的話語就是,很多故事第一次接觸才有足夠新鮮感。
雖然現在已經在飛船裡,且孤身一人,章廖東卻沒做好心理準備,並且此刻也不是很需要。
想著以後再嘗試,於是他沒理會走來的美女,轉身徑直離開沙灘,往身後的酒店、城市走去。
相較於在虛擬世界體驗生活,他對虛擬技術本身更加感興趣。
這是共享者文明禁止技術名錄上的東西。
雖然是禁止的。
但在受政府和李前直接控製的研究室內,禁止的技術都被複刻,驗證過可行性。
其中人造神經纖維,和深度虛擬模擬,是難度比較高,也比較危險的技術。
人造神經纖維,可以製造出極其細微的電極,連接人體神經元。
有了這個,血肉和機械可以更完美結合。
義肢的靈活性,實用性大大提高了。
又比如深度虛擬模擬技術中,有著神經元掃描的技術。
按照科學家推測,更進一步突破,完善技術,甚至可以做到思維上傳電腦。
現在的藍星相比於還在太陽係的無知帶來的惶恐,無疑穩定的多,這些容易失控,帶來巨大影響的技術,當然是被禁止的。
若非風箏行動需求,這類技術至少要等到與共享者文明接觸後,才會逐一解禁。
章廖東卻是率先體驗到了。
聽那兩名工程師介紹,這種虛擬技術的算力由兩部分組成。
傳統的電子計算機的概率算法,對接人腦神經網絡。
在這樣的模擬模式下,人對時間的感知是相對模糊的。
可以做到很慢,就像正常的自然夢境那樣,一個簡短的夢境,簡單的場景變化,需要大半夜時間渲染。
也可以開足馬力,一夜時間體驗數日,乃至更久的虛擬體驗。
章廖東開的是高擬真模式,因而體感時間不算長。
也就在酒店轉了圈,又開車到城市裡,隨便走進一家飯館,點了碗牛肉拉麵,結果還沒吃兩口,便被智輔喚醒。
略微的眩暈,而後逐漸清明。
工作間的控製麵板正閃爍黃色提示。
章廖東拔掉後腦數據線,爬出休息間,現實時間過去12天。
僅略有饑餓感,但體力充沛。
喝掉一罐水後,隻覺神清氣爽,身心疲憊一掃而空。
他暫時不需要進食。
補充水分後,按照流程檢查各係統運行狀況。
‘睡眠’期間,智輔自動檢測飛船狀態,定時向藍星發送數據,不需章廖東親力親為。
且如果飛船出現狀況,藍星方麵也會通過李前喚醒章廖東。
當然這方法也隻有任務的前半段有效。
風箏行動的設計者們,充分考慮到章廖東再也回不到藍星的可能。
他的餘生,需要在飛船內獨自生活,各種設計相對冗餘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