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一個極端環境。
真空中的飛船中,得不到外界的任何補給,一個人要生存100年,需要多少水?
水是維持生命的必要物資。
如飲用,衛生,製氧等,都需要用水。
風箏號飛船離開藍星後,得不到外界補給,所有初始攜帶的水都需要循環利用起來。
一個人每天消耗的水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維持基本的,正常的生命活動,需要2.5升。
食物的製作,如乾燥處理的蔬菜等,需0.5升每天。
衛生方麵,即便放棄淋浴,每日擦拭清潔,也需要0.5升左右。
另外還有氧氣的製造。
以上都是水資源的消耗,當然水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和平時代,國際空間中水回收率約為8090,而今人類的技術可以做到99以上的回收率。
每日水資源的損失,主要是代謝廢物和係統泄露。
科學家計算淨水損失率約為0.01每天。
包括人體代謝,呼吸,皮膚蒸發,約0.30.4升每天,但經過回收後,幾乎沒有損失,或者說損失極小。
衛生與係統的損失,約為0.01升每天,但也是可以回收的。
主要的損失來源是製氧係統排放的氫氣。
固然可以利用反應器將氫氣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和水。
也可以進行澱粉合成,消耗二氧化碳和氫氣,同時也生成水。
但有一點必須考慮的是,風箏號並沒有聚變反應爐,攜帶的燃料,高密度電池燃料終歸有限,再加上任務所需的消耗,製氧的必須消耗,水資源回收、澱粉合成勢必受限。
部分甲烷需要排放掉。
綜合算下來,每天的淨水損失在0.010.02升徘徊。
按100年算,共天。
總水量=每日淨水損失總天數=0.02升每天36,525天=730.5升。
0.73噸。
這是相當極限的計算方法。
再加上極限進化者壽命必然超過普通人,因此風箏號攜帶了2.1噸水。
乾蔬菜等,無法合成的食物3.8噸。
還有部分容易老化的設備零件等。
章廖東洗漱、上廁所的地方,在工作間另一麵,儲存食物等物資的空間。
也就是原先鯤鵬號飛船的貨倉。
角落安裝了能夠淋雨的設備。
當然不到必要時候,章廖東不會使用,現在隻是進行擦拭。
簡單清理身上因為抗高過載分泌的汗液代謝汙漬,換上衣服,章廖東回到工作間,打開一個文件夾進行瀏覽。
核心參數宇宙參考係)
藍星:速度0.246c,初始位置坐標原點o),持續向目標方向航行。
風箏號:速度0.33c,初始位置坐標原點o),目標點p3.3光年)。
共享者文明飛船:速度未知,初始位置目標點p,目標可能動態移動。
事件時間線宇宙參考係)
飛船抵達目標點時間:
t=3.3光年0.33c=10年。
飛船於第10年到達目標點p。
藍星同期位置:
d=0.246cx10年=2.46光年。
此時藍星位於2.46光年處落後風箏號0.84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