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者文明給出的資源清單,和他們提供的技術目錄,都讓人類咂舌與眼饞。
“如果能全部換取,我們的科技水平至少提升一百年!”
有科學家言道。
共享者文明聯盟,由三個文明組成,其流浪的時間,可能都比人類有明確記載的文明曆史更久遠。
人類真正掌握科技,步入工業,電氣時代,也才幾百年而已。
共享者文明技術庫,乃是三個古老文明,不知多少年的積累。
“大家整理一下吧,哪些資源可以換,哪些技術是我們需要的……最後交給李前過目。”
不久後,李前蘇醒,看到了整理過的名錄。
這份名單中,排在首位的是‘光子計算機’。
人類專家看到這玩意,眼睛瞬間紅了。
共享者文明聯盟提供的技術名錄,包括虛擬技術,材料技術,生物科技,能源科技,以及計算領域各項技術。
其中最先進,最超前的是‘光子計算機’。
光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的區彆在於,光子計算機依靠光子攜帶信息,而電子計算機依靠的是電子。
光子是基本粒子,沒有靜止質量,並且傳播是光速。
其對比傳統電子計算機第一條優勢便是,超高速。
光速是已知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子自然也是光速,且光子之間幾乎不發生相互作用,產生阻值、電場等,這就可以並行傳遞信息。
一條光路中,多條光線同時傳播,大大增加帶寬。
電子就不同了。
電子攜帶0和1的信息,是通過高電壓和低電壓,無法並行。
其在導線等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也受限,相互之間乾擾,形成電阻、電容效應,產生磁場。
此外,光信號的傳輸基本不產生熱量。
而傳統電子計算機散熱向來是個大問題,也大大限製著算力的發展。
光子計算機早在人類科學家的設想之中。
並且在傳統電子計算機發展瓶頸越來越多,文明又需要更多算力的當下,發展更高性能的計算機迫在眉睫。
其他的什麼技術,都可以在未來歲月逐步研究出來。
算力則是最緊迫的。
人類從三個方麵下手,嘗試解決問題。
一是架設更多的網絡,解決網絡擁堵問題,並優化智輔等各類智能體提升性能。
其次是,探索光子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
後兩者進度並不快,隻能說還處在基礎的摸索和技術驗證階段。
實際落地不知道什麼時候去了。
當然光子計算機,人類還是有所涉獵。
通用的造不出來,特定的領域,如ai加速,高速通信,電子計算機加速和高速互聯……
好吧,就是光纖係統。
理論上,按照科學家們比較樂觀的估計,光子計算機想要成熟,還有諸多技術難關。
集成化,小型化,光邏輯門設計與效率,光電轉換,編譯模型、算法,以及成本等。
人類遲早要邁入更高的計算領域,不論光子計算機,還是量子計算機,都要去掌握。
現在現成的技術就在眼前,人類實在是眼饞,可以少走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彎路。
“就按你們挑選的這些定吧,不管這個共享者文明聯盟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做好準備,然後保持從容,為更加長遠的未來去考慮。”
李前不是科學家,給不出什麼建議。
但他顯而易見可以活的很久,眼光天然長遠。
未來流浪的旅途漫漫,人類文明還是要積極開枝散葉。
因此其他人也都明白李前的想法。
在共享者願意交易的情況下,進行交易,挑選那些對文明發展有巨大幫助,尤其是未來建造遠航艦隊相關的。
科學家緊急修正第二版技術交換名錄,與能夠提供的礦物資源。
而後寫了一份措辭正式的信件,等到共享者文明的信息到達藍星,連同名錄一起通過北極的基站發送出去。
跨越數光年,交流的間隔,當然也是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