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人類文明,你們好!
我們接收到你們的回信,感謝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之間將達成第一次交易。”
這是共享者文明,針對藍星的第一份回信的回信。
有著風箏號的存在,人類提前看到回信內容。
實際情況,要在藍星來到這片空間的第十年才能收到。
比預期晚好幾個月。
除開兩個文明之間謹慎而又充滿禮貌的問候,剩餘的都是交易的部分。
共享者文明幾乎同意了人類所有的交易條件。
人類不接受實物的交易。
且共享者文明拿出了光子計算機部分設計圖紙。
有這些圖紙,人類花些時間研究,完全可以製作出第一代的光子計算機。
技術並不完整,因為人類還需要完成相應的部分,發射出資源飛船。
信息後半段,附上了共享者為人類文明設計的貨運飛船圖紙,可能的技術瓶頸,以及發射和飛行軌道信息,減速方案等。
人類按照該方案製造貨運飛船,裝載交易的資源,發送出去即可。
這其中涉及到複雜的計算,以及技術瓶頸,如更大功率引擎,更短的減速時間,人類的技術基本做不到。
共享者提供了比人類現階段使用的航天發動機更先進的成熟設計。
其應用到的材料等,都在早先免費分享的知識中。
“看起來,他們非常誠懇,而且大方。”
所有看到這封回信的人,都不免讚歎。
“我們還有必要如此警惕嗎?戰備了十年,建造了那麼多落後的飛船……”
有人小聲嘀咕,然後得到周圍人和領導的白眼。
維持戰備狀態,是李前的態度。
關鍵時期,再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何況風箏號的探測發現,讓事情越來越詭異起來。
“他們的飛船到底在哪裡,我們為什麼看不到?”
哨騎兵探測器組,已經越過極限距離,依然沒有發現。
所謂極限距離,就是共享者文明看到藍星,發出信息,藍星收到信息,按照所用的時間反推出距離。
這個距離比3.3光年略長些許。
現在的情況是,哨騎兵探測器組,已經飛過了這個極限距離,卻依然沒有觀測到艦隊蹤跡。
這不對勁!
因為,就目前哨騎兵探測器組和風箏號,已經越過那艘廣播飛船。
可他們依然能夠截獲航線上,發送向廣播飛船的電磁波信息,以及返回信號。
也就是說,共享者文明艦隊還在前方遙控廣播飛船,通過這艘飛船向藍星方向發送信息。
不太敏感的研究員,科學家,並沒意識到這其中的巨大問題。
但是在聯盟軍事會議上,這個問題有了另一個更加可信的猜測。
也就是,共享者文明艦隊,一開始在p點,但觀測到藍星的時候,開始加速遠離p點。
這解釋了為什麼科學家算出的極限距離中,沒發現共享者文明艦隊的蹤跡,因為他們早就離開了。
那麼共享者文明艦隊為什麼離開p點,還是在觀測到藍星後才離開。
且放置一艘廣播飛船,持續性與藍星溝通的意義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人類可以通過電磁波在真空介質中傳播的波形變化,推測出3.3光年這個距離信息。
共享者文明在電磁波技術上的造詣比人類更發達,怎麼可能不掌握。
在p點放置廣播飛船,會起到迷惑作用,讓人類一直以為共享者文明艦隊還在p點。
但是他們其實早就離開了!
那麼,共享者文明艦隊,忽然和藍星同向加速,還有意隱瞞動向,意欲何為?
這肯定不是為了避讓藍星軌道!
給人類的回信大大方方,誠誠懇懇,還想自己塑造為受害者。
暗地裡同向加速,是為了降低與藍星的速度差,方便艦隊進入藍星引力範圍。
共享者聯盟,準備登陸作戰!
“我們一直以來的堅持果然是正確的,宇宙也是黑暗的,文明之間的接觸充滿狡詐!”
共享者從始至終,給人的感覺都很不錯。
慷慨大方,經驗豐富的老大哥。
不少人甚至同情共享者文明曾經遭遇,痛恨那個卑劣的流浪文明。
在此之前,許多人覺得人類的備戰多餘,不應該浪費那些資源。
投入新興科技,民生領域不好嗎?
現在看來,堅持是個多麼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