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楊軒便將土地以皇莊的形式轉為國有,從而遏製土地兼並的目的說了出來。
“曆朝曆代,土地兼並都是一個大問題,我朝不管是推行攤丁入畝還是其他政策,也隻是治標不治本。”
“轉為皇莊,也隻是其中的一種手段而已,同時也是給後世之君留下一條財路。”
“雖然看起來轉為皇莊之後,錢都入了內帑,未入國庫,但內帑的錢最後還是用在了國事上。”
“就比如這幾年的花銷,光靠每年的財政收入,能支撐的起來嗎?”
楊軒看著於謙,反問了一句。
儘管在很早之前楊軒就定下了內帑和國庫的錢要公私分明,但實際上在實行的時候,內帑的錢該用還是會用的。
國庫的錢不夠用的時候,就隻能用內帑的,難不成要看著耽誤國家大事嗎?
而借用內帑的錢要打借條這個規矩,也是有用的,起碼在明知道國庫有錢,戶部卻不想還賬的時候,能拿得出證據來。
不然那到時候戶部尚書來一句‘這天下都是陛下的,國庫的錢也是陛下的,不管是放在內帑還是國庫都是一樣的’,以此來混淆視聽。
第(2/3)頁
第(3/3)頁
或者來一句‘國庫的錢都是大明的,是公用的,非陛下私用。若陛下強行要用,臣也沒有辦法,請陛下容許臣請辭’。
總之就是讓人生氣卻又沒有辦法。
楊軒定下的這條規矩,平時的時候可以當他不存在,但像碰到這種情況,就可以直接拿出來用。
就比如朱元璋定下的祖製,他駕崩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都不當一回事兒了,不過拿出來用的時候,還是很管用的。
總結起來就是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聽著楊軒的話,於謙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用意。
軍權、財權、人事,這三種權力是維護皇權的根本,沒有了這些權力,就不能稱作是實權皇帝。
楊軒的這種方法能保證在皇權衰弱之時,皇帝手中還有一部分財權可以用。
有了錢,很多事就好辦了。
殊不知,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楊軒可不僅僅是為了遏製土地兼並,他謀劃的都比較長遠。
朱祁鈺的反應沒有於謙快,隻好問一下於謙。
經過於謙的講解,朱祁鈺也是明白了老祖的深謀遠慮。
“不愧是老祖,考慮的就是長遠。”
“隻是現在,我們已經沒有了地契,如何能知道皇莊具體有多少?”朱祁鈺歎了口氣,神色悶悶。
……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