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一攤子事,忙完就過來了。”
“也是,家裡的事怎麼都弄不完,話說昨天下午怎麼沒見著婆婆。”
劉婆婆隻說自己回娘家有事,鄰居沒多問,閒聊幾句也趕緊回田裡乾活。
白天照樣下地,晚上在家收拾,秋收時,三戶人家都來幫忙了,忙忙碌碌把地裡的東西都收上來。
收上來的稻穀還鋪在地上曬著,三家人騰出時間,與劉婆婆商量好。
劉婆婆找來河上裡和山下裡的裡正,裡正又找來鄉正,白紙黑字上寫的清楚明白。
大家按下手印,又戳了河上裡、山下裡、大劉鄉的紅印,這事就定下了。
有根媳婦選了一畝水田,還有山邊的一畝一分旱田。
弟媳許妹子選了一畝水田,以及一畝八分旱田。
剩下的一畝水田和兩畝二分水田就交給長根侄子這邊種。
“好,按下手印,這事就定下,租期三年,期間不許換田換地。
三畝水田,裡麵三家都交給五成糧食,五畝旱田,就隻交四成。”
每戶給鄉正十枚銅錢,得到一張文書,這就是代表官府給的憑證。
為了招待裡正和鄉正,劉婆婆翻出存的臘肉,又去換了一條魚,還有幾枚雞子,做了五個菜。
“劉婆婆的手藝不減當年,這能比上縣裡的大廚。”
其餘幾戶人家都走了,隻有長根侄子留下來陪酒,劉婆婆也特意上桌陪著。
打來的燒酒劉婆婆處理過,鄉正這一餐吃的滿意,又回憶起之前過來吃飯的時候。
“鄉正大人還記著呢,我吃著,姑姑的手藝還是當年那個味,存根姑父吃了這一口就定下姑姑。”
幾人都沒吃醉,見飯菜吃的差不多了,劉婆婆拿出三個籃子,讓裡正和鄉正大人帶回去。
“不是什麼好東西,就是自家院子的棗和柿,今天提前熟了一批,想著彆地還沒有,給三位大人吃個新鮮。”
中午飯一吃,幾位大人送走之後,家裡就隻有長根侄子了。
“姑,今天這麼老些東西,那酒喝著不像一文錢一斤的,還有三個肉菜,最後又是送這送那的,我看著都心疼。”
低頭哈腰的送走三位大人,一進院門,有根侄子臉就拉老長。
“花的我的銅板,你心疼什麼,沒看今天兩個裡正都沒說什麼,平日裡,就他們最不對付。”
劉婆婆倒是今天這趟值,花一次,管三年。
“這是你的那份,趕緊回去吧,還給你壓了一斤酒。”
有根侄子知道姑這次大出血是為了自己,要是隻把田放在河上裡種,隻要找河上裡的裡正就行,根本不用找了兩邊裡正又找鄉正。
裡正是大家推舉出來的,鄉正可是真正的大人,從縣裡派來的,家裡還有奴婢,大家見著都怕。
有根侄子跟姑說了半天,也不肯帶著東西走。
“拿著吧拿著吧,你一個大老爺們,這麼小氣,我也不喝酒,這酒你不拿走,放壞不就可惜了。”
劉婆婆耐心的勸比自己還大的大侄子。
“我又不是小孩了,姑你還哄我,這酒哪有放壞的,就是再放三年,給大人喝也行。
這麼好的柿子,帶回去給臭小子和皮猴子不白瞎了,曬乾拿去賣多好。
還有這小棗,家裡也有棗樹,就是長的沒有這個俊,姑怎麼不留著自己吃。”
有根侄子知道,姑總是想著家裡,這樣好的柿子和小棗,指不定花了多少精力。
自己說不定還一口都沒吃,就這麼拿出來,剩下的說不定也舍不得吃,要留著賣錢的。
“都留著呢,你看看,棗子多的我都在曬乾棗,這些也不是給你的,拿回去給家裡孩子分著吃,讓他們也想著姑姥姥。”
劉婆婆不知道怎麼解釋,自己不是對自己極其摳搜的原主,帶著大侄子看了收起來的乾棗,他才放心的離開。
“不是昨兒才回去,怎麼又來了?”
“給姑送兔子,家裡的幾個小子和姑娘昨天瞞著我上山,找了三對兔子,我看不出來公母,就都送過來了。”
長根侄子手裡拿的還是昨天拿回去的那個籃子,掀開葉子一看,裡麵有六隻被綁腿的兔子。
原來是為著這件事,劉婆婆往後一探,看到在不遠處的幾個姑娘。
“那她們呢?”
“說是要給兔子做窩,幾個小子已經去砍竹子,現在家裡事情不多,這幾天就讓他們過來幫忙。”
這事弄的,劉婆婆沒想到,自己來了之後,跟家裡的關係更好。
幾個侄曾孫和侄曾孫女每次搶著來自己這邊,來就來,還要自帶口糧。
“都進來吧,彆再外麵杵著了,昨天的菜還有剩的,油鹽下足了的,我拾綴拾綴,正好中午跟我一起吃飯。”
用剩飯來找到客人,這裡麵可是有說道的,聽到老姑奶奶要用昨天給大人做的剩飯做給自己吃,幾個姑娘一下就湧進來了。
當初結婚的時候,家裡就買了一批新碗,後來備著兒子存根結婚,又買了一批,這些碗被劉婆婆愛護的很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會來的人多,劉婆婆還特意拿了收著沒用的新碗倒水,又給每個碗裡加了一點蜂蜜。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來老姑奶奶家,先喝口水,上邊還有新熟的柿子和小棗,我去給你們拿。”
大哥二哥各有兩個兒子,劉婆婆就有四個侄子,這些侄子有的孫輩加起來人數可不少。
知道要來老姑奶奶家,剛會走路的小小侄曾孫女也鬨著要來,長根侄子無奈之後,就都帶著了。
一點點的蜂蜜水把孩子們甜的眼睛的眯起來,有根侄子這次端起自己那碗。
“姑,咋還給我放蜂蜜,這東西難得,你自己留著吃多好。”
“他們是我曾孫,你也是我大侄子,一碗蜂蜜水我這個做姑姑的還能小氣,放心喝,這一口兩口喝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