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就兩張桌子,拚在一起,也不夠大家都坐下,一些侄曾孫就主動端著碗吃,讓小小朋友和女孩在桌上吃。
吃飽之後,大家就又忙起來,現在多做一點,老姑奶奶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少做一些。
老姑奶奶要的養兔籠子,要把最下麵的墊板拉出來就能清理糞便,這事幾個侄曾孫還在琢磨。
至於要的放在地窖裡的兩個大架子,已經做出來,還在打磨,等放院子裡曬幾天,插上油,就能放地窖用。
大家隻在家裡吃了一餐,大爺爺說了,老姑奶奶自己一人在家種東西不容易,不能讓老姑奶奶破費。
家裡熱鬨了一天,第二天,家裡就沒人了。
劉婆婆恢複了以往的忙碌。
七天之後,幾個小子抬著做的養兔籠子和兩個大架子過來給老姑奶奶放好,還帶了一堆的地龍和在山裡找到的葉子。
劉婆婆對養兔子還是有些心得,光是兔飼料的方子,就有一打。
有了籠子,劉婆婆就沒讓六隻兔子占著雞窩,也不用每天滿院子找雞蛋。
住在鄉裡就是這一點不好,劉婆婆哪天沒做飯,大家看的一清二楚。
嫋嫋升起的炊煙,在詩詞中來自小村莊的浪漫,換到現在,就是農村人的柴米油鹽。
劉婆婆一日吃三餐,一天之中,屋頂最少會有三次青煙升起,一次兩次,還能說犯懶不想做飯。
次數多了,大家就會嘀咕,劉婆婆年紀也這麼大,會不會哪天說不好,就去了。
有劉婆婆在,大劉鄉在縣裡也是能排上名,整個縣裡,打仗死了那麼多人,就幾個人朝廷認。
因為這個,縣裡的大人都會高看大劉鄉一眼,被如果哪天去了,這份特殊可就沒有了。
知道劉婆婆要一天吃三餐,大家也在想,這是應該的。
老了之後吃的少很容易倒下,鄉裡不少老人去處因為省這一口餓去了。
知道劉婆婆把自己的地租出去,鄉裡鄰居也隻可惜自己平時沒跟劉婆婆處好關係。
有根媳婦一個寡母都能分上,這可是不用交稅的,水田隻要分給劉婆婆五成,旱地分四成,隻要勤快點,過得會不差。
整個大劉鄉的風氣不錯,大家都盼著劉婆婆多活一天,大家也沾光。
劉婆婆一人住著,也不好打擾,就會習慣性的定點抬頭看看劉婆婆的屋子有沒有炊煙升起。
隻要還有精力做飯,就說明劉婆婆情況還好。
劉婆婆一開始不知道,後來去地裡得到一串的關心,就慢慢回味到,就算吃盒飯,也要拿幾根柴火熱熱鍋。
因著把地租出去的事情,劉婆婆在村裡的人緣更好了,定的是三年一租,那三年後呢。
三根家和長根家的份搶不了,有根媳婦家的還不能換出來嘛。
知道劉婆婆家裡喂了兔子,就讓在家閒著的姑娘小子出門時帶一小簍葉子回來,給劉婆婆送去。
劉婆婆收到之後,也沒拒絕,都會給送飼料的小輩一把吃的。
炒過的黃豆、花生,兩個柿子,一小把小棗,都能讓小輩們高興一整天。
知道還有吃的,這可是自己賺來的小零嘴,大人也搶不走,村裡的娃子們就很熱情。
鄉裡的娃子有自己的規矩,應該是有孩子組織,劉婆婆一大早打開門就能看到等著的小輩,手裡的樹葉裡還包著幾條地蟲。
小孩子的動作沒鬨出動靜來,大家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農閒的時候,就跟著大孩子想各種辦法賺吃的。
屋前屋後的柿樹棗樹打完最後一個果,劉婆婆也安排好自己的兩畝地,種了蘿卜青菜,接下來,就是真正農閒的時候。
大劉鄉背靠大山,每年這個時候,鄉正就會請示縣裡,讓大家去山裡找東西,也能名正言順的帶去縣裡賣。
這個熱鬨,劉婆婆沒參與,要是就在山腳下摘野菜野果,那還行,這可是進山,沒得讓老人家一起的。
她就在家裡弄養的兔子和雞,六隻兔子,兩公四母,根據之前養兔子的經驗,公母比例在一公六母最合適。
那隻不那麼健壯的兔子,就被劉婆婆給收拾出來,內臟吃了一餐,兔皮和兔肉風乾之後收起來了。
四隻母兔最少懷了一胎,一胎三四隻,養兔子也費神,母兔會吃小兔,小兔又要喝奶,隻能每天拎來拎去。
慶幸學了【長生訣】後,自身氣息平和,母兔不抗拒小兔子身上沾了劉婆婆的味道。
按照一般的生長速度,幼兔四個月就能出欄,劉婆婆有自己的秘方,單獨的肉兔的養法,三個月就可以。
本來還想保留一公六母作為種兔,後來一看,還是不折騰自己這個老身子骨,就定為一公三母。
母兔是會一直生小兔子,這個數量,暫時對於劉婆婆來說足夠了,再多就要自己出門打兔草。
對於四隻種兔,劉婆婆還溫柔一些,其他兔子,都是要用來吃肉的,隻要保持均勻的長肉速度就行。
這都是熟練活,劉婆婆之前的任務養過不少兔子,就是現在,格子空間每天還有一隻兔子的產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外邊養的兔子,劉婆婆準備就留著,或者拿去縣裡換錢,自己嘛,吃格子空間產出的兔子。
還有雲香豬,劉婆婆隔幾天就要讓自己吃上幾塊肉,為了掩人耳目,還要把自己養的乾瘦乾瘦的。
兔子這邊,劉婆婆上手很快,就打著家裡幾隻雞的主意,準備擴大家裡養雞的規模。
特意留了二十個受精的大蛋,選了那隻有經驗的老母雞,讓它抱蛋。
劉婆婆也不太會挑,母雞可能也是好幾年沒抱蛋,業務不熟練。
母雞抱蛋七天後,劉婆婆就對著燭台挑出了三個未受精的。
按照一直傳下來諺語,母雞抱蛋二十一天不出是壞蛋,還有中間被母雞踩碎一個。
一來二去,二十個雞子隻出來十隻。
村裡有好幾個養小雞特彆厲害的,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人帶著雞蛋找上門來求,報酬一般按孵出來的小雞算。
據說二十個蛋能出十八九隻,對比劉婆婆的戰績,要不然說人家能賺錢呢。
經曆了這一波,劉婆婆對自己養雞也沒多大信心,乾脆隻留三隻母雞生蛋,等母雞能生蛋了,老母雞就宰了煲湯。
沒被挑中的公雞母雞,都放出去吃蟲。
第一次養雞,劉婆婆還真沒有把握能讓它們每天回來,隻能從小就定點定時喂,讓它們能有記憶。